七百五十七章 拜(2 / 5)
郑朗问道:“陛下,为何不问臣,为什么国家与百姓越来越内敛?”
“朕知道,重文黜武,矫枉过正矣。”赵祯无力答道,可他有什么办法?郑朗苦笑起来,居然让皇上都没有办法,只能摇头了。
赵祯说道:“你们谈吧,谈好了写一个札子给朕。”
“喏。”
狄青这一呆就是三天。
至于与郑朗谈了些什么,外人一概不知。
于是朝会上,御史台与知谏院联手弹劾,韩绛因为曾做过郑朗下属,郑朗一度也对他与吕公弼悉心教导,韩绛未直接出面弹劾,不大好意思,怕人说他忘恩负义。御史台就用这四个字弹劾富弼的。明知道郑朗对他的提携之恩,却导致小公主出家出走,以及狄青。总之,翻过来是一种说法,调过去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郑朗也被吵得无辄,他也不怕事,怕吵就别要进入朝堂。
如今不但言臣可以随意指责,居然连两制官员也有随意指责的趋向。
郑朗便站出来道:“范知谏,朝廷已决定治河为当务之急。不过西夏大相乱政之失,乃我朝一个大好的时机也,因此我不想放过去。可因治河需大量钱帛,又不欲使战事扩大。于是与狄青商议如何以巧计扩大战果,以便能以最小的代价带给我朝边境安宁。何谓巧,也就是兵法中的诡道。孙子说兵法之道,正诡相辅。诡就是出其不意。西夏密探都能进入会溪城将我绑架,可见西夏在我朝分布了多少密探。若事事张扬,何诡而言?”
“此乃军事。为何狄青不与枢密院商议?”
制度如此,可是狄青到枢密院商议,有几人真正懂得军事?
还有这一商议,六名密探怎么办?必然全部张扬出去。郑朗道:“是如此,不过乃是一些小的安排,商议好后,我会写札子递给陛下,以及西府。”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郑朗是治河,非是昔日权掌两府的首相,有进谏权,但没有参事权,更没有商议权。郑朗心中一声叹息,也不想再争了。反正三天下来,也商议得差不多,于是默不作声。
但听到郑朗说是一些小的安排,以为仅是一些斥候的事,言臣也没有继续追究。也不纯是想找麻烦,治河一开,得花这么多钱帛下去,认为不应在西方生事。
狄青一看事情不妙,连忙骑马回延州了。
郑朗抗不住。自己更抗不住。
两封札子递上去,但两封札子的内容不大相同,递给西府的札子隐瞒了许多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