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十六章 风雪大斗拔谷(2 / 4)
大斗拔谷。
这是一条长达一百来里的山区商道,可是道路情况十分恶劣,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最有名的乃是隋炀帝率领四十万大军灭吐谷浑,然后去张掖会见西域二十七国君主拜见,回来时虽是六月天气,但在穿过大斗拔谷时,山谷忽起风雪,奇寒难挡,兵士冻死大半,连隋炀帝的爱妃张丽华与冻死在那场风雪之中。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谷道,同样也是一条臭名昭著的谷道。
但此时在谷口忽然涌来一支又一支的军队。
伐夏分成两步计划,第一步就是河西走廊,斩其右臂,第二步才会动用大军,真正攻打西夏。
宋朝是没有从其他地区调动军队去西北,但不是没有兵力,特别是河湟。
此时的河湟若是春暖花开之时,郑朗再来河湟,都认不出来了。梁乙埋兵败,宋朝扣留了数万战俘,并没有虐待,有假期,提供充足的衣食,甚至一度还让西夏各族派人过来探看安危。但也没有将他们白养着,河湟建设,大修道路水利桥梁,植树造林,修堡筑城,建设学堂衙门营地,就是用他们来当主要劳力的。
同时各种基础建役修到哪里,再请哪里的部族百姓配合,这是造福于各部族,不算是苛民之举,劳力问题也就有了,同时又节约了大量钱帛。当然对于勤快者还给予一些奖励,偷懒者就要惩罚了。
此时多数道路扩大平整,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道路,大片的荒山野岭变成了山林或者草地,吐蕃各部族是失去了自主权,但六年下来,各族百姓生活确实得以改善。
郑朗走的时候,吐蕃各族还不能称为安定,因此留下八万多禁兵与来自秦渭的蕃兵驻扎,对河湟震慑,又于各条要道处兴修了大量寨砦,但几年后,在朝廷投入大量钱帛,范纯仁治理下,各部族渐渐安定下来,这些砦堡军事作用下降,向商业性质转换,兵士们多于城堡外屯田,减少国家供给。实际这时候河湟驻扎了那么多军队,再加上各族又有三万多蕃兵,兵力已嫌得过多。但谁能想起来呢。
不但各种禁兵,以及秦渭地区的蕃兵与当地的蕃兵,使河湟兵力达到十一万五千多人,同时河湟各族还有五六万民兵性质的壮丁与弓箭手。这才是郑朗最看重河湟的地方,一旦伐夏开始,能从河湟得到十万左右,英勇善战的蕃骑。
章楶开始命各蕃候召唤各部族战士。
不是所有蕃候都那么听话,越是势力弱小的蕃候。越想得到宋朝扶持,越是献媚宋朝,还有一部分对宋朝抱有极大好感的部族,特别是熙巩地区,对宋朝好感度最高,再加上各作监股契的盈利,这两者很听话的将各族壮士迅速集中起来。反正是冬闲时刻,无所谓。
但还有一部分蕃候仗着自己势力强大,或者以前对宋朝有恶感。自尊心强,尽管宋朝给予种种优惠政策,对章楶的命令仍然阳奉阴违。这个不要紧,这笔账等到灭夏后可以慢慢清算。关健是董毡。
青海多是高山大陵雪原。但也有少数平原谷地地带,赤岭以西多数地区包括唐朝有名的牛心堆、赤海与大非川地区成了戈壁滩了,还有一些水草丰美的地区,岭东的九曲之地。邈川,湟川,以及岭西北的浩亹川等。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古代因为种植业落后,战乱伤害极大,因此隋唐更替,隋朝的六百多万户到了唐朝立国时仅剩下两百万户,天宝时近亿百姓,到了宋朝立国时只有三百万户。唐朝自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吐蕃那边也不好,虽然一度扩张到了西北,银夏地区,但随后崩溃,各族也有战乱,但那一百多年间,要比中原地区战乱危害小。再加上岭西水土恶化,因此百姓多集中到河湟。
郑朗为了使战争迅速结束,给了董毡许多自主权,包括湟川大片地区,宗哥城、青唐城与历精城,也允许董毡经营,同时还承认他是吐蕃精神上的领袖,也是最大的蕃候。
甚至如果宋朝昏暗,就凭借着手中的势力,董毡都能重新崛起。但宋朝也不是没防范,在湟川派驻了一部分兵力,同时兴修了各个砦堡扼守各条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