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1895年的咆哮(1 / 2)
郁笑城清点了一下人数,吃惊地发现在这短短的半天时间里,红标军一下子便从300余人发展到1100多人,至少有一半多的人连红标军标识性的红布都没有,不过令他感到庆幸的是,在这制造局的仓库里,贮藏了大量的布帛,其中红色布帛就有好几百匹,即便是红标军再扩充三倍的人,也都足够人手一份。
在曾志强的帮助下,他让人把所有的红布帛全都收集起来装在箱中,然后裁成一块块分发给后面刚刚加入进来的士兵,并简单地教授他们红标军的礼仪。
看到人数一下子多了那么多,只得让林世明重新登记造册,在当场一一点名,然后按人头来领取枪械和子弹,后膛枪优先装备军官和有使用枪械经验的士兵,并专门将这些士兵组织起来,做为精锐连队。
杨宾按照郁笑城的要求,将每八人组成一个班,每四个班组成一个排,每四个排组成一个连,每四个连组成一个营,整个红标军刚好就组成2个营和一个80多人的后勤支队。
本来他是想按三三制来编排军队,因为三三制是20世纪现代军队的主流,但它却是建立在通讯条件迅速发展,单位火力极大提高的前提下,并且三三制建军目的是在接受任务后,能够在一个主要方向和一个次要方向上展开,并保留一个预备队,对于刚刚拥有近代化热兵器的红标军来说,难度确实大得多,很可能刚上战场,指挥官便对军队缺乏掌控能力,后备力量不足而导致崩溃惨败。
相反,如果实行四四制,便灵活有效得多,它可以同时在主要方向,或是主、次两个方向上进行加强,这对于很快就要踏入战场的红标军来说,这样的编制更适合与侵台日军的战斗。
郁笑城兼领一营,林世明领二营兼军法处长,林永连虽然仍为后勤支队长,但手下的人却比当初离开大榕村翻了一倍还多,其他的班排连长都从队伍中精挑细选出年轻有识之士当任,因此当这两个营一千余人的队伍整齐地排列在洋枪楼前的空地上时,赫然一股肃穆森严的气势油然而生,鲜红的抗日先锋军旗在队伍前迎风猎猎,飒飒而舞,其势雄壮而威严,仿若一把即将出鞘的寒凛长刀。
郁笑城走到高处,神色严竣地俯视这支军容严整、充满血气的新军,虽然它极为年轻,但对于任何一个侵略者来说,它都将是一把锋利无比的钢刀,任何时候都能给予敌人致命一击,而这也是他所期望做到的。
他默默地看着这支刚刚拥有了近代化武器的红标军,从这一刻起,这支军队也才算是有了自己的军魂,因为兵器从来就是伴随着军魂陡然而生,哪怕这是一群刚刚卸下农装,扔掉锄头柴刀的农民。
每个红标军都将胸脯挺得像标枪一般直,每个红标军也都在默默地看着高处的郁笑城——那是他们唯一的领袖,这支年轻的军队由他而生,伴他而长,这支军队的意志也将紧紧追随着他,成为永恒军魂。
1895年的空气比起21世纪来说,实在是清新得多,也令人舒畅得多,但他的心头却始终压抑着一股难以抹去的阴影,让他越来越难以呼吸。
是的,他即将带领上千人的队伍拉开与侵台日军战斗的序幕,而如何将这支年轻的军队打造成百战雄狮,他心中却是非常没有底,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第一步该怎么走?不知道该怎么训练他们成为优秀的战士,他的年纪甚至比在场许多人年轻,他与所有人一样都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见过流血,看到杀戮,闻过硝烟,但这并不是他可以退缩的理由,他既然已经走到这儿,就必须继续带领这些与他差不多大的年轻人,一路走下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将肺中的浊气全部排出,用高亢的声音大声道:“士兵们,今天是1895年4月20日,三天之前,也就是4月17日,朝廷与倭寇签订了《马关条约》,将我们的家园,将我们的台湾,将我们兄弟姐妹全都出卖给了倭寇!”
“朝廷给了我们台湾人两条路选择!一条路是抛弃家园,背井离乡,远离台湾,内渡大陆;另一条就是改变衣冠,做倭寇狗一样的奴隶,任由他们践踏侮辱我们的兄弟姐妹!士兵们,你们——你们做为土生土长,做为体内流淌着中国人血液的台湾人,你们愿意选哪条路?告诉我,你们愿意选哪条路?”
“鸡掰,阮要跟东洋鬼拼了!”
“干,阮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宁死不做亡国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