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三个丹田(一)(1 / 2)
中丹田为黄中正位之窍——夹脊、双关;下丹田名关元、气海之窍——尾闾、太玄。
地球医道下丹田与丹道正丹田,这其中包括五脏六腑,还有大黄庭的以及医学所说的免疫都和这个三个丹田有关。
人这个阴阳结构体系,阴的物质结构部分有生有灭,阳的精神结构部分(俗称“灵魂”有来有去。物质部分的生理依靠“元精元气”,而精神部分的慧理则依赖“元神元炁”,然皆以丹田为基地。
最早指明丹田具体部位者为东汉荀悦(公元148~29年所撰《申鉴》一书:“邻脐二寸为之关,关者,所以关藏呼吸之气,以禀受四体也。”这里的关者,即后来的丹田之谓也。稍后的晋代的皇普谧(公元214~28年所撰《甲乙经》中已正式称名丹田:“石门,三焦募也……一名丹田,一名命门,在脐下三寸,任脉气所发。”丹田一旦停止翕张,元炁停运,吾人即寿终正寝。
我们精神支柱的元神元炁的居所为玄关、炁穴,丹家称之为“正丹田”——“玄关往来无定位”,情况要复杂得多,当辟专章讨论。
3下丹田覓真
下丹田的具体部位、形态,由于修习者根器的不同,所契入功境层次上的差异,以及指导思想上的区别,所感受到的丹田形态和部位不大一致,是正常的,不必强求统一。丹田、窍穴是虚在的功能结构,有一定的自由度,它的具体部位有言脐下一寸三分者,有言三寸、四寸者,或三横指、四横指者;亦有言脐下实为脐内者,对于下手炼功而言都无所谓,认为那儿有一个“虚无窟子”而意守之即行。这正如古人所言:“前对脐轮后对肾,中间有个真金鼎”——“前七后三”之处。赵鼎台《脉望》:“脐下一寸三分者,谓仰卧而取之,入里一寸三分为是,即肾前也。”又云:“元气从气穴中生成,从双肾间缕缕透出。”所言极是。
《中华气功》19862期《丹田部位探测的实验研究》一文,用科学方法探测证明“丹田在脐内”,至于几寸几分则与人体胖瘦相关。实验中针刺神阙穴(脐中,“可以引出以下三类感传线来:其一、是纵行的主干,循任脉通督脉;其二、是由神阙穴横行的环行路线,沟通着神阙穴与命门的一条捷径;其三、是由神阙穴向胸腹部斜行的放射路线。”当针刺脐下的气海穴、石门穴、关元穴时,“除激发循任脉灌注的感传线外,并无其它感传路线引出。
肚脐,在婴儿坯胎时期,与母体相连吸取母体精髓而生长发育,也是人体生长发育的中心,又是中医学的中焦营气与下焦卫气的分界点;二气同源异流,营行脉中而荣五脏六腑,卫行脉外以抵御外邪入侵。
现代生理学发现,人体内分泌系统是人体生理的重要调节系统,它依靠腺体分泌激素来对人体功能进行调节,已发现的人体内分泌激素达54种之多。各种激素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生殖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其中重要一类为生殖激素,故有人推测气功学中的“精”可能就是指激素而言,而其中“顺则凡”的“凡精”几乎就是性激素;“先天之精”又当别论。现代生理学对这些五光十色的激素之秘密还远未弄得十分清楚。
分泌生殖激素的器官有肾脏(肾上腺、前列腺、**腺、睾丸(女子卵巢、子宫等,它们都在肚脐附近。故不论从先天(坯胎和后天(出生后来说,肚脐都是人体机能的一个关键部位。
宋继明在《脐对生命的重要作用》一文中,以自己的炼功实践体验,对脐的深层次功能结构及其气化效应,进行了“主客合一”的“返观内视”,发现脐虚在的“功能结构”总的看来形状像一条金鱼,身尾在右下。脐的右上方有一个开口,形状像窝牛,也像漏斗,且称“脐斗”;脐的后左下方也有一个开口,像弯曲的烟斗,有拇指粗细向外喷气,暂称“喷斗”。“通过内视,发现有手指粗细的两束乳白色液体流入脐斗,一进一停,快慢同呼吸一致,呼时流进,吸时停顿。同时发现,喷斗也随着这一节奏喷出乳白色气体入下丹田。”他认为:1、肚脐是炼精化气场所;2、通过肚脐将气喷人下丹田;3、脐运动的节奏与呼吸一致。(《东方气功》198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