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攘外安内(1 / 2)
是夜,长安城四门大开,一队队甲士进入城中。
正如皇甫嵩预料中的那样,大军此番班师回城极其低调。
入城之前既没有百官出迎,也没有惊动天子,更没有任何欢迎仪式。
而是,偃旗息鼓,悄无声息地趁夜进城。
并且,真正入城的甲士全是西凉众将帐下的亲兵卫队,余下大军则是绕城而过,驻扎在城外大营。
就在大军相继抵达长安之时,李利早在下午便已回到将军府,而迎接他回府之人也只是将军府一众属官,以及留守长安的李傕、李玄、李儒和他的弟弟李暹四人而已。
戌时,城门关闭,偌大的长安皇城沉浸在黑夜当中。
骠骑将军府,灯火通明。
正堂上,大摆筵席,李利麾下一众文武官员悉数到场,庆祝司隶之战大获全胜。
而主帅李利仅是在筵席开始时在正堂上露过面,随后便悄然离开,自此大堂上彻底喧嚣起来,众文武举杯换盏,开怀畅饮。
诚然,李利选择离开是有道理的。只要他坐在帅位上,堂下众人便不敢高声喧哗,显得十分拘谨,更不可能无拘无束地欢庆。然而,只要他一离开,整个大堂便立即沸腾起来,众将领再无约束,甩开膀子猛吃海喝,这才是真正的尽兴豪饮。
将军府东跨院,侧堂上同样摆着筵席,从正堂离开的李利此时就坐在这里与三十余位将领欢聚一堂。
细心之人只要看一眼侧堂上在坐的将领,便不难发现这里有些与众不同。
侧堂上的筵席不像正堂那样分阶设宴,而是十余张案几摆在一起,围成椭圆形,众人围桌而坐。这里没有高高在上的帅案,也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几乎是平等相待,大家都在同一个圆桌上吃饭,把酒共饮。
圆桌正东方向的中央位置坐着李利。在他左边是李玄,右边是李儒。余下,左侧依次是:滕霄、铁陀、铁箫、蒙崇、成宜、马玩、梁兴、杨秋、桓狼、桓豹等十余名将领;右边则是:李典、滕羽、鞑鲁、庞德、成公英、李征、黄烈、李蒙、徐峥、桓忠、桓义、桓双、桓全等十余名将领。
凭此不难看出,这个侧堂上的将领都是最早一批跟随李利立足武威郡的将领,也是武威军的基石。毫不夸张地说,李利之所以能在凉州站稳脚跟,并成为凉州实力最强的诸侯势力。全仗这些将领浴血厮杀。若是没有这些将领替他卖命,抛头颅、洒热血,李利断然走不到今天。因此,从某意义上说,这些都是“从龙之臣”,也是最得李利信任、让他最放心的一批忠臣将领。倘若这些人都会背叛他的话。那么他必定是众叛亲离,距离彻底灭亡已然为期不远了。
是以,自从平定长安之乱以来,这些将领当中除了滕霄、滕羽兄弟、庞德、成公英和李征等人仍在前线征战之外,其他人一直替李利驻守后方,稳固根基。也正因为如此,李利领兵征战期间。后方从未出现过后方动荡的现象,始终稳如磐石,让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心无旁骛地专心战事。而这也是西凉军屡战屡胜的关键所在,不管任何时候,后方稳固都是第一位的。
故而,这些将领虽然大多数人都没有立下赫赫战功,但他们所做的贡献却是不容忽视。对李利乃至整个西凉军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为此,适逢西凉军再次大胜之时,李利并没有忘记这一大批默默无闻的将领,特意在内堂设宴款待他们。与此同时,此次设宴还有更深次的用意,否则便不会另行设宴了,完全可以将他们安排在正堂与东征将领一起庆功。
另外。这里面还有很多将领是特意从雍凉二州抽调回来的。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滕羽、李典、马玩和桓狼、桓豹六兄弟,他们这些人都是从千里之外奉命赶来,其目的显然不单单是为了赴宴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