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5章 】 杀破狼,以夷制夷(1 / 2)
“啊!”诸葛亮闻声色变,眸子中智慧之光连连闪烁,心思急转之中瞬间捕捉到核心脉络。
顿时,他神情凝重,手中羽扇滞留在半空,额头溢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失声道:“主公是说、、、这是轲比能与蹋顿二人早已商量好的巨大阴谋!轲比能假意投诚,引诱我大军进入白狼山,借蹋顿大军之手将我东征大军困在白狼山中,待两军决出胜负之后,再集结鲜卑各部兵马击败获胜一方,坐收渔翁之利?这未免太过匪夷所思,轲比能安有这等谋略?”
李利不动声色地沉吟道:“如果我军在山道上没有遭到伏击,就说明我的猜测是对的。蹋顿可以就近联合乌桓、鲜卑各部乃至扶余人前来相助,难道轲比能便不能联络鲜卑各部和漠北势力前来助阵么?”
语罢,李利再不赘言,仰头看了一眼氤氲缭绕的白狼山巅,大手一挥,朗声道:“传令赵云所部注意警戒,大军继续前进!”
一切正如李利所料。大军经过山道没有遇到任何伏击或偷袭,沿着北麓山道快速行军,一路畅通无阻。
临近白狼山东麓时,赵云再度派遣哨骑前来禀报,轲比能部已行进至东麓旷野,正与蹋顿率领的蛮军激战。赵云请令立即出兵增援轲比能部,否则轲比能率领的两万鲜卑铁骑断然不能和蹋顿麾下十余万蛮军抗衡,随时都有全军覆没之危。
得知这一消息后。诸葛亮神情一松,眼角露出一抹只有李利才能看懂的笑意。李利明白诸葛亮为何而笑,无非是想借蹋顿蛮军之手乘机剪除轲比能这个祸害。一劳永逸,消除后患。此外,还能借机试探轲比能是否与蹋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引诱东征大军进入白狼山,妄图聚而歼之,一举灭掉八万东征大军。其实李利也有此念。既然轲比能与蹋顿蛮军打得不可开交,便索性让他们拼个你死我活。等到轲比能部两万兵马死伤殆尽之时再行出击。
对于心怀二志的轲比能,此等借刀杀人之计无疑是上上之选,顺水推舟。永绝后患。
然而正当李利准备下令暂缓出击之际,公孙瓒却力主出兵,言道:“轲比能投诚以来并无半点谋逆之举,一切都会奉命而行。并且还在行军途中为大军供应数万头牛羊。以解大军粮草之危。此时若只因怀疑其有异心,便置其于死地而不顾,未免太过草率,实难令人信服。此例一开,日后蛮夷各部必将誓死抵抗,再也没有哪个部落首领敢于主动请降,只能死战到底,别无它途。”
言明厉害之后。看到李利颇为意动,蹙眉沉思。为了进一步说服李利,公孙瓒继续说道:“主公常年征战,想来应该知道,我大汉北疆虽然气候恶劣,多有沼泽和沙海(沙漠),但北疆极其广博,其地域之大不逊于我大汉疆土。正因如此,从古至今,北疆从未真正平定过,蛮夷部落层出不穷,灭掉匈奴又有鲜卑,鲜卑未灭又生乌桓。
除此之外,辽东的北面还有扶余、高句丽等番邦小国,漠北还有丁零,西边则有月氏、乌孙等西域诸国。所以,若想彻底平定北方边患,一味赶尽杀绝是不可取的,且不说劳师远征,单单是平定北疆就不知一朝一夕可成。末将绝非危言耸听,主公若要彻底平定北疆,至少要动用二十万以上的兵马,耗费无数钱粮,用十年乃至二十年时间才有可能彻底平定北疆。”
说到这里,公孙瓒话音稍顿,看到李利脸上并无异样神情后,他接着说道:“显然,我等眼下没有这么多时间和兵马与蛮夷长期纠缠下去,否则后方不稳。因此我等就要想方设法收服蛮夷部落首领,将其收为己用,以夷制夷,从而暂时维持幽州边境的安定。等到时机成熟,腾出手来再行剿灭蛮夷,使其彻底归入我大汉王化之下。”不得不说,公孙瓒这番话颇有见地,或许这也是他彻底臣服于李利之后,结合自身二十余年的戍边经历,绞尽脑汁才想出的对付蛮夷的长远策略。
事实上,公孙瓒或许不具备人主之才,但他无疑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戍边将领,不折不扣的统兵大将。他之所以没能打败袁绍占据冀州,并不是他的军事才能不行,而是他在治理州郡方面搞得一团糟,身后又有诸多蛮夷虎视眈眈。以至于,他率军与袁绍对战之中每次都是率先占得先机,进入对峙相持阶段后,却因后方不稳,后力不济,屡屡落败或无功而返。
此外,与袁绍麾下人才济济相比,公孙瓒帐下实在是有些寒酸,上得了台面的文臣武将屈指可数。即便如此,公孙瓒仍与袁绍交战多年,谁也奈何不得谁,一直相持至今。由此不难看出,公孙瓒自身能力很强,以致他身处蛮夷和袁绍之间仍能支撑多年而不灭亡。只可惜自古以来便是,成者王侯败者贼,历史上的公孙瓒最终被袁绍所灭,从而彻底抹杀了他所有的战绩和应得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