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驱虎吞狼】(十一)(2 / 2)
李儒不知李利为何突然提及此事,当即面露难色的轻声道:“禀陛下,微臣担心桓飞和银轱两位将军耽误战事,是以还没有告知他二人,军中其他将领已经知道了。”
李利闻言后一点不意外,沉声道:“过几日,铁轱等人的尸体就运回来了,到那时,无论如何也瞒不住。因此,没有必要对他们隐瞒,如实告诉他们,否则他们一定会把这笔账记在你头上,又要胡思乱想了。”
“诺,微臣遵命。”李儒深以为然的恭声应道。
李利微微颔首,遂将此事抛开,沉声道:“此番我等定下引蛇出洞之计,引诱荆州刘表和冀州曹操率先动手,为了不留破绽,避免两国起疑,方有今日接连不断的败报,并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今引蛇出洞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但是像邓县、开封城这样的惨败不能再发生,否则我们就不是引蛇出洞,而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引火烧身。不知你们三人对此有何对策?”
郭嘉接声答道:“自三国鼎立以来,我西晋独占鳌头,南汉和北魏双雄并举,单凭他们任何一方的实力都无法正面与我西晋对抗,然而他们一旦龟缩不出,我西晋纵有强兵百万也奈何不得他们。如果把我西晋比作大象,那北魏曹操就是一头猛虎,而南汉刘表虽有猛虎的实力,却没有猛虎的胆识气魄,因此他只能算作是一只年迈的狼王。这一虎一狼若是龟缩不出,大象也奈何不得它们,因此要想消灭它们就必须先将其引出来,这便是我等制定引蛇出洞之际的根本原因。
可是一旦虎、狼联手进攻,大象也招架不住,随时都有重伤或倾覆之危,甚至危及性命。所以,为今之计就是驱虎吞狼,对于北魏曹操必须予以重创,使其不敢轻举妄动;牵制住这头猛虎之后,我等便可腾出手来,全力诛杀南汉这头饿狼。”郭嘉一语道破玄机,指出引蛇出洞只是第一步,第二步便是驱虎吞狼。
话音方落,诸葛亮恭声道:“眼下引蛇出洞之计只进行到一半,如果两国此时退兵,我等之前所做的一切都将前功尽弃,功败垂成。与此同时,如果引蛇出洞之后拿捏不好分寸,让这一虎一狼聚在一起,我西晋同样会遭受反噬,极有可能被他们联手击败。因此,眼下正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亦是引蛇出洞之计能否成功的分水岭,这就迫使我们每走一步都要慎之又慎,不能轻也不能重,必须把握好分寸尺度。还击的太轻,势必助长两国的士气,使得他们愈发肆无忌惮,大开大阖,极有可能完成盟约,成功会师;还击的太重,把他们打疼了,就有可能促使他们刚刚探出的蛇头又缩回去。
所以,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形势很严峻,既要避免自身损失太大,又不能让他们知难而退,必须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从而将他们一步步诱入我们早已准备好的彀中,驱虎吞狼,一举改变天下局势,为不久之后的逐鹿天下奠定基础。”这番话透漏出诸葛亮、郭嘉二人就是制定驱虎吞狼战略的始作俑者,他们是下棋的人,此时棋局已经展开,局势不明,西晋如何展开反击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一步。
在郭嘉和诸葛亮说话的时候,李利的脸色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情绪波动。如果说郭嘉和孔明是下棋的人,那他就是开设棋局的东家(幕后老板),驱虎吞狼最早是他提出来的,是专门针对南汉和北魏两国的全面布局。铁轱、夏侯兰等人战死沙场固然让李利很痛心,但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作为常年征战沙场的沙场宿将、全军最高统帅,他看过太多的生离死别,早已习惯了刀口舔血的生涯,是以麾下将领战死并不能左右他的情绪,更不可能影响他的决策。
沉思片刻后,李利心平气和的道:“或许是你们二人想得太多了,毕其功于一役固然最好,然则凡事不能刻意追求尽善尽美。世间本就没有十全十美之事,力求完美,往往意味着顾忌太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须知兵家用兵最忌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时下,引蛇出洞已经成功了一半,引诱南汉和北魏两国出动近三十万大军,这就够了。倘能一举将这三十万大军干掉,驱虎吞狼计划就成功了一大半,而后挥军南下攻取荆襄,这便是整个驱虎吞狼计划。”
——————未完待续——————————————(未完待续请搜索飄天文學,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