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回答(2 / 4)
诸葛亮死了,楚营中有一个人心情很复杂。这个人不是别人。就是这次北伐里数次立下功劳的史魏。
席臻死之后史魏的心情很复杂。有悲。席臻已经去了,然而北伐大业却还处于出击阶段,没有大的进展。却也有一些喜。如今席臻死了,自己的功绩最大,怎么说也该自己出头了吧?况且如今大楚军事上的顶梁柱确实没几个了。
之后史魏却没有得到最高的军事指挥权,是了,席臻这么谨慎的人怎么可能在死后把大权交给史魏这样的冒险主义者呢?
对于史魏席臻只给了一句话,“史魏断后,大军撤退。若魏或不从,军便自发。”
他让史魏断后,全军撤退。
然而史魏是什么人?席臻死了,按照所有人所想楚国都应该撤军,然而史魏却并不这么想。席臻死了还有他啊,为什么就要撤军?
难道丞相死了就不北伐了么?
所以后面那一句若魏不从,军便自发的意味就很深了。
如果史魏他不愿意断后,那么就不管他了?
不管史魏了?这算是怎么个意思?
史魏不想就这样停止,也不想就这样算了,所以他没有选择断后。
无论是那个地方都有政治,也都有争权,楚国也并不例外。而席臻死之前把自己的大权交给的便是史魏的政敌。
事实上这两个人一个人管内政调度一个人管领兵打仗并没有错,甚至是极为合适。可是真正的战争政治并不是下棋,并不是两个人分别合适放一起就没有问题。
这两个政敌在一起,便直接出了问题。
史魏不愿意撤军,杨为就直接领着大军走了。
席臻事实上不过留给了史魏两个选择,一个是断后,然后跟着班师回朝再议后事。若是史魏这么做的话,仍然是前途无量的将军,仍然是这般的辉煌。
一个是不断后,然后他可以自己回去,也可以领着小部队自己抗击大越。这样的结果要么不过是回去领一点不痛不痒的惩罚,要么就是为国捐躯的烈士。
又或者还有另外一个可能,史魏直接领兵投降顾澈。
这样虽然对不起大楚,然而却绝对是对得起史魏了。
无论是哪一个结果,席臻都是替史魏他想过的,可以说是十分对得起史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