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科技人才(1 / 3)
楚江河要彪子找的陈淳显来头就有些大了,这是名副其实的大佬。
50年代留学苏联,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此后一直在中科院的物理研究所工作,成为第一批被破格提拔为正研究员(教授级),跟他同时提拔的还有陈景润等,由此可见此人的优秀了。
陈淳显发起国内核聚变研究,在中科院物理所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托卡马克装置,并建立了核聚变基地。
他在理论物理、激光新型半导体等新领域有着卓越的成果,还是国内第一批博士生导师。
陈淳显还被人称为中关村第一人,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次访问美国,受美国“硅谷”现象的启发,在1980年10月提出要在中关村建立“国内的硅谷”,并身体力行成立了京城第一个民办科技机构“等离子体学会先进技术发展服务部”。
就这么一位科研大佬,前期的创业可说不上成功。
今年决定放弃“铁饭碗”的编制和保障,大胆地脱离中科院,在服务部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全新的机构——华夏新技术开发研究所。
这个举动自然引来了不少争议,不过被上面的领导肯定大方向是完全正确的。
一方面较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另一方面多了一条渠道,使科技人员为四化做贡献。
一些确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可以先富起来,打破铁饭碗,大锅饭。
此举大大推进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
此时下海这个词,现在也才刚刚兴起,改革开放已经五年,经过五年的酝酿和鼓动,全民经商热已经悄然来临。
人们经商致富的消息不断传播,不断撩拨人们的神经。
前门广场上一个卖地瓜的老大娘一年都能挣1万元,秀水街摆摊的小商贩,摆个服装摊,几年下来都已经腰缠万贯……
在这个时代,人们突然发现脑中的知识无法迅速的转换成财富,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的收入,远远低于体力劳动者,于是就有了那句着名的顺口溜:拿手术刀不如拿剃头刀,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
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像陈淳显这样的科技人员下海并不是个例。
他们这些科技人员下海之后,因为没有了旱涝保收的工作,需要自己挣钱养活自己,可市场是不看你的身份的,你只能采区企业的方式做事,要懂得买和卖,才有机会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