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为什么又是我?(修改)(1 / 3)
如果说,对于工作和情感,严悦多少可以自己把控一些东西,比如尽自己的努力演好角色、理智区分戏里的冲动和真实的感情。那么对网络上的关于自己捕风捉影的留言,就确确实实是无能为力了,清者自清这句话只能自我安慰,起不到任何的效果。
自从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以来,隐私权就消失了,而八卦很容易被无限度地传播放大,任何人因为任何理由都有可能处在风暴的中间。有些时候可能是让人非常莫名的理由,比如——同名同姓。
自从年初爆出了大瓜,媒体尝到了流量爆冲的甜头,每隔一个月,尽管无事发生,也要在犄角旮旯里找点话题来炒一炒。而网上也不缺少渴求着媒体关注、网友断案的受害者,真真假假,参与其中。
这其中就有一些非常专业的“受害者”。
这一次的“受害者”简直是天赐完美的标板受害者——身世坎坷——孤儿、同妻;经历励志——靠自己求学创业最后获得成功;遭遇悲惨——孤身揭露慈善机构负责人通过自己诈捐,被打致残;对手强大——背景水深不可说。
好巧不巧,这背景强大的慈善机构负责人年龄不大,25岁左右,女性,也叫严悦,微博名和严悦很相似,只是多了一个“-”符号。而媒体在报道时,只注意了如何煽情、如何渲染,却没有人去负责核实细节,于是且不说内容是否真实客观,但报道出来的时候@的当事人微博号并非是慈善机构负责人的微博号,而是严悦的微博号。
这一报道因为受害者太过完美,遭遇太让人同情,记者写得太催人泪下、感同身受,马上就冲上了热一。接着就有无数的人涌入了严悦的微博,他们发现,严悦的认证是演员,于是乎,各种猜测、阴谋论甚嚣尘上,低压涡旋在蓄积力量,很快就会发展成能够摧毁一切的台风。
而身处涡旋中心的严悦,正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对即将到来的风暴一无所知。
即使已经看到了那条新闻的公司其他人,也还并没有意识到即将到来的风暴究竟有多么强大的威力。
“这人还是演员呢?真的应该被封杀。”一个人评论仿佛提醒开关,瞬间参与到其中的网友找到了统一的口号:“抵制诈捐、封杀严悦。”
第二天,眼看着影响越来越大,之前谈好的新剧制片人打了电话给王馨梅,委婉地告知角色改动,不能合作。这时的刘总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这临近年中盘点,业绩受了极大影响,投资人那里可不好交代。
于是他连夜监督策划部,加班出了几篇声明,总归都不大满意。
第三天,心急如焚的刘总又请托业内人推荐了一家专门负责这类案件的律师事务所,拟了一份律师函,才忙不迭地发在公司微博,但仍旧无人在意。
不得已,刘总又透过层层关系,想让最初发出来的媒体删除内容,却被告知,已经编辑了正确的微博名,做了努力,微博不能删。
“那能发个澄清声明吗?”刘总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