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试射与燧发枪(2 / 3)
戚继光和赵士祯都曾说过,合适的铅弹的直径要略大于铳膛直径,其大小要达到可以装入而无法自由滑到膛底、用搠杖去捣可以顺畅到达膛底的程度为合适。
同时赵士祯还有一种说法,说鸟铳靠近膛底的一部分(即装药的部位要比靠近枪口的一段窄一些,这样装铅弹时就可以卡住,避免从枪口掉出来。
王泽这次采用的是铅丸与铳膛直径一样大。但以后的弹丸可以略大一点点。
铅比较软,弹丸是球形,使用前在表面沾上一点油脂或者桐油等,使用通条轻捣就让铅丸顺畅达到了膛底。
一切准备就绪过后,点燃火门里的火药,燃烧的火药顺着传火孔点燃铳膛里的火药。
“砰”,火药爆燃的声音响起,火铳上方冒出一股白烟,不远处的靶子被击中,铅丸深深的嵌入木板里面,发射成功!
经过检查,铳管没有裂纹,铳身也没发生变形,火铳的第一次发射成功。
但一发射还代表不了什么,官府制造的火器也至少要试射三次呢。
王泽就带人继续做着测试,十余发射击下来火铳没有出现问题,参与众人兴奋了,属于新安里的第一杆火铳在他们的手底下诞生了。
王泽不满足火绳枪的性能,火绳枪有着许多的缺点。
由于引发火绳枪需要一段火绳,(通常是由几股细亚麻绳搓成的导火索,用醋煮过或用硝酸钾泡过),所以当时的每个火枪手都要在自己身上携带长达几米的火绳。
在临战之前,他们必须先点燃火绳,因为在天气潮湿的时候,火绳极难点燃,而且有经验的战士会将火绳的两端都点燃以便随时开第二枪,这样,一根火绳是烧不了多长时间的。
火绳枪的射击过程非常复杂而缓慢,火绳枪射击一次需要十道左右工序。
雨天不能使用,因雨天会进水而不能发火。其实不光是雨天不能使用,就连风大时也不能使用,因为风会把火门上的传火药吹走。
还有就是前装滑膛枪的通用的缺点,精度差,有效射程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