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们(1 / 3)
《缪兰山河录》中记载了俄敷人对毁灭的预言:“人类作为生物是有私欲的,但如果私欲泛滥,那就是毁灭的开始。”但似乎,按照这个预言的说法,我们的每个时代都是“毁灭”的时代。
——东缪兰俄敷传说研究专家安德里亚托斯《我们和他们》
如果真的就把缅莱山区居住带看成模糊匀称的两条线,那么从地图上就能看到两线从海边的港镇由西向东逐渐拉开成弧,到中央的青森林时两线差距达到最大,随后开始合拢,直到最东的码头镇,两线在镇上相交。
然而,实际上,除了码头镇,其他的居住群落都只能算村落水平。
现在,饱餐后的洛塔娜就站在码头镇的中央道上,镇上玩闹的小孩子在她身边跑来跑去,偶尔会有一两个小女孩羡慕地停下来看一眼她的衣服,但很快也被其他小孩子叫走去别的地方玩了。
不难看出,镇上住的人们生活水平已经和普通城市里的人没什么区别了。旅游业是当地第二经济支柱:码头镇饭馆旅店林立,招揽着外地的游客。然而现在不是游客多的时节,来来往往的多是后方村落的农民,驭着牛车把农产往市集运,市集里大部分是饭馆的采购人员,少部分的是喜欢白日做梦的缪兰商人则妄想着用单卖价的九成的低价买到了整车的农产,再运到西缪兰中部的大城市去,把农产奢饰品化,以购入价十倍到百倍的价格卖出,卖给那些追求健康的富商大贾或者追求奢侈的小市民,牟取暴利。如果是歉年,卖个几百倍也正常。
但是如果要追溯历史,就能明白,早在缪兰帝国未分裂的时代,就开始有富商或者贵族直接和农户签协议,直接购入农产,免去了中间商的存在。
在当时,哪种农产能有这么好的保质期,在没有蒸汽火车的缪兰帝国时代从缅莱运到缪兰中部也不变质?
当然是俄敷稻了。
所以在缪兰帝国的富人不断直接与农户签订协议直接购入农产的时候,官僚也开始往这方面学习,搞起官方订货,而官方订货是要供应皇室的,往往是有大量剩余而且是必须有大量剩余的,毕竟不能让国王连米都吃不着。
谁又知道宫廷每年要多少?只能按往年的量估摸着算。
到了最后,剩下的米根本吃不完,总不能倒了吧?怎么办?
反正大家都知道是陈米,那就按购入价按剩余量打折“低价”卖出!剩余量越多折扣越多。
结果,“低价”也比中间商的价格低很多,缪兰帝国政府就此背上了与民争利的大恶名。
要知道,缅莱农民也绝非老实朴素,从口音就能听出富人或者官僚派来洽谈的使者绝非是平时常见的上道的商贾,所以上来的购价就涨了上去,然后为了减少成熟运输的人力浪费,谷物由农民运输,于是加上一笔运输费和农忙损失费。为了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损坏过多,额外购入了一定量的谷物。
然后运输的车辆会被挂上标识,表示这是哪位大人物的订货。
然而就算是这样,富商的国内销售和皇家的陈米,市面价格都不会差距甚远,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比中间商的米价格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