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使者交锋(1 / 5)
松赞干布领着儿子贡日贡赞来骊山相见,目的也很简单,他希望骊山可以不将火炮用在吐蕃人的子民身上。
尽管这位赞普对这件事只字未提,言语间道尽了家国弱小的无奈,大唐的强大得太快了,相比之下吐蕃发展缓慢,太过弱小了。
张阳回到了骊山上,家里的日子又平静了过了两天。
婶婶就从长安城送来了消息,松赞干布给了他儿子贡日贡赞一卷书。
书中记录的是松赞干布这两年沉淀下来,在大唐的所学所得,这位赞普在大唐也没有闲着,疯狂地汲取着大唐的朝政经验。
张阳与李玥两人并肩坐着,看着婶婶递来的卷宗。
杨婶解释道:“昨日松赞干布将这卷书交给了礼部,礼部看过之后,便允许贡日贡赞将这卷书带回去,礼部侍郎张大素抄录两份,一份送到了中书省,一份送来了骊山。”
李玥皱眉道:“这两年松赞干布就能学到这么多?”
夫妻俩看着书卷上的内容,也是咋舌不已,本来吐蕃的大相权力极大,可以决策吐蕃的很多事情。
松赞干布经过这几年的学习,编撰一卷可以适合吐蕃治理的书卷,也就是吐蕃王廷官制。
从书卷上的内容来看,松赞干布在大相的位置下增设了小相,增加了两位正,副兵马宰执。
以此让相权和兵权分开,这都是从中原的以往失败经验中得出的教训,都被这位赞普一并学了过去。
在大相的位置下分别设置各级官吏,包括升迁调补,还增加了为了大唐的鸿胪寺的官职。
松赞干布将其吐蕃的钱粮用度总领,分为了钱粮度支,资悉波折逋来掌管账目,再由大相位置之下的小相来担任整事大相。
以此管吐蕃的钱粮所向由三个人分别执掌,谁也别想一家独大。
以前的吐蕃官职都由贵族担任,父死子代,世袭其职,这样贵族就不能各行其是。
为了避免吐蕃的贵族会像过去那样,所以松赞干布将许多政事都归类起来,并且在大相之下,加了三个小相来加固权力的架构,管住吐蕃人的贵族。
与天可汗现在所做的一样,松赞干布也在为吐蕃集权。
松赞干布将吐蕃的官员等阶分为了十二等,给予类似大唐的金银鱼符,他用吐蕃的各类颜色的玉饰来分类。
“以臣民于君前忿教争竞,无礼无仪,乃创十善法律,使善者有所劝,恶者知所戒。”松赞干布写了这么一段话来确定了吐蕃人的律法。
为了适应吐蕃的变化,松赞干布还允许将来吐蕃赞普可以在其中多添加几条,可以一直完善。
给吐蕃的将来留足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