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升学(下)(1 / 2)
启蒙堂的夫子姓王,村里百姓都尊称“王启蒙”。
据说这位王启蒙是山东费县的落魄童生,前些年山东闹水灾,淹死饿死不少百姓。宋洲官府在山东收拢流民,王启蒙有幸被人从乱葬岗扒出,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台南军管会初创,急需各类人才,王启蒙因能读书习字,便被留下,在安平堡接受了培训,委派到甲典村做了启蒙堂校长。
从明朝一介落魄童生,连个秀才都考不上,到现在堂堂的启蒙堂校长,吃上宋洲官家饭,王启蒙也算时来运转。
启蒙堂教育是强制性的,百姓不把符合年纪的孩子送去学堂,官府就会收回已分配的土地,在这种政令的逼迫下,启蒙堂教育推行的非常顺利。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能干活的孩子在家算半个劳动力,台南军管会考虑到实际情况,将启蒙堂课时仅设为每日的下午。
甲典村启蒙堂现在有男女学生二十多人,生源来自甲典村与隔壁的乙典村,学生分为三个班,皆有王启蒙一人教导。
少年人所在的男一班,通常王夫子会第一个授课。来到学堂门口,已听到同学的朗朗读书声,少年人苦着脸,心里做好了接受夫子戒尺惩罚的准备。
就在少年人鼓起勇气迈脚时,忽然瞧见师母从河边提着水桶回来,他眼珠子一转,心思瞬间活泛。
“师母,我来帮你打水!”少年人快步走到妇女身前,接过木桶,头也不回的往厨房跑。
“是罗鸣呀,你怎么不去上课,我不用你帮。”妇女用口音别扭的宋洲话喊,见少年人如此礼貌,让她有些不知所措。
这时,背后襁褓中的婴儿哇哇大哭,妇女不得不照顾起婴儿。
少年人来回跑了三趟,才将厨房水缸里的水打满,他还故意打湿衣角,以免旁人难以注意。
忙完活,在妇女的道谢中,少年人姗姗走到教室本门。
教室里的同学看到少年人迟到了一刻种,身上湿漉漉的,不免纷纷感到好奇,有些人还露出一幅幸灾乐祸的表情。
正当所有学生认为少年要受夫子责罚时,王夫子只是告诫了一句“下次勿要迟到”,便打发他回到座位,认真听课,这一幕大出众人所料。
原来王夫子刚刚无意看到了少年人的举动,对于这样一位尊师重道的弟子,他自然不好动手。
等下了课,还没容得及同学询问,少年人又被王夫子叫到了藏书室。
“弟子今日迟到,还请先生责罚!”少年不待王夫子开口,主动请罪,将被动化主动。
这招果然有效,王夫子见少年态度诚恳,懂事乖巧,满意的点点头,不再提迟到之事,而是说起另一件要事:“马上就要年末,今年的升学考即将举行,为师准备推荐你与班里的其他五位弟子,前去参加升学考。”
听到这番话,少年人脸上没有喜,全是惊:“先生,弟子只学了一年,课本里还有很多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