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宋医(下)(2 / 2)
其后人工合成提取的奎宁、嘧啶类抗疟药、青蒿素等药物,方真正为人类抗疟疾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枢卫生部动用大量现世抗疟疾药物,虽然保障了移民的存活率,但也留下了巨大隐患,那就是疟原虫的抗药性。一旦具有抗药性的疟原虫通过蚊虫传播,今后治疗疟疾的难度会成倍增加,这也是马院长万分担忧基层医护人员滥用药物的原因。
马院长有些牢骚的说完,又向主治医师叮嘱:“等病人痊愈,你给这一家人办理转迁手续,让他们前往本土安置。”
汉人向来故土难迁,这一家三口好不容易适应了旧港的生活,眼盼着就要分田落户,如今又得迁往遥远的宋洲本土,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定然是难以接受。但为了消除隐患,对于这种疟疾反复发作的病人,旧港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
处理完紧急情况,马院长瞧了瞧时间,已经是9点5,自己上午1点还有一台手术,不能延迟。他叮嘱完,叫上徒弟,又马不停蹄地往手术室赶。
整个上午都是在匆匆忙忙中度过,吃完午饭,回到办公室,早上泡得龙井茶早已凉透。马院长脱下白大褂,咂摸了一口没滋没味的凉茶,躺在藤椅上闭目养神了一会。
下午,马院长骑上自行车,前往旧港综合总医院附属医护学校上课。
医护学校占地面积不大,紧临穆西河支流,环境优雅。学校里的学生是从老城小学高年级里挑选出的聪明好学之辈,许多都是贫苦农家出身。
这几年旧港商气渐浓,对能写会算的人才急缺,在市场需求的作用下,接受了宋州王国小学教育的学生,一时成了各公司眼里的“香饽饽”。
贫苦农人于这种环境中,扭转了传统观念,认为子孙读书将来不缺出路,总比自己在土里刨食强,于是纷纷送家中子弟去学校读书。
医护学校的招生难以比过各公司实实在在的金钱诱惑,为招生之事,马院长单独找陶总督帮忙,开了后门,提前去学校选人,才有现在学校的百名学生规模。
来到学校,马院长先是上了堂理论课,随后才带着学生前往地下解刨室。
待众学生们换好医护服,马院长打开解刨室大门,一股寒气袭来,让学生们直打哆嗦。
“这具尸体来之不易,我可是托了天大的人情才从种植园弄来,你们都得睁大眼睛,认真看着。”马院长提醒。
“是,老师!”学生们齐声应道。
马院长打开冰柜,示意几个男同学合力将尸体抬上解刨台,站在前排的两个女生也不知是吓的,还是羞的,各自捂着眼睛。
“不过是具死尸罢了,这与死鱼、死鸟、死牛有什么区别?”马院长严肃道。
两女生听言,急忙放下手,目光却不敢在尸体上停留。
“男尸年纪在32岁左右,可以通过牙齿大致推断,其死因是高空坠落,造成颅内出血……”马院长边介绍,边带手套。
看来这一堂解刨课,注定要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