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黄金时代(24)(1 / 2)
东路起义军在荆襄之地重新拉起队伍后,略过德安府,再临黄州,与明军进行了大小战数场,双方互有胜负。
见明军守势顽强,胡二郎不敢久拖,立即率军北上,又入河南汝宁府地界。
在汝宁府商丘附近,东路军得到了短暂休整,关于接下来的进军方向,军中将领意见不一。还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以齐彦名为首的霸州骨干主张北上,而先遣队主张迅速东进,与联合舰队汇合。
这个时候,关于西路军的消息已经断绝,不少北方将士由此产生了一股悲观情绪。
同样在此时,先遣队联络小组意外收到了上级电报,得知西路军撤离完成,联合舰队正在通州(南通登陆,这让先遣队众人情绪为之一振。
胡二郎与先遣队紧急磋商,拿定主意,决定东进。
虽说是东进,但也不是直来直去的打法,胡二郎选择战术迂回,让明军难以琢磨起义军的意图。
东路军休整完成,杀了个回马枪,三临黄州,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郤永不敌,退守蕲州。
取得黄州大胜,东路军旋即向东进入南直隶安庆府,一路收纳流民,回收商业网暗留的物资,而后继续北上,过庐州府,进入凤阳府。
至此时,东路军扶老携幼,民众达到了17万,并且人口增长的势头丝毫未减。
凤阳府的百姓听闻起义军到来,不但不畏惧,反而争相加入,只为能混上一口饱饭。
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无他,只能怪凤阳实在太穷。
“凤阳花鼓”中有一段家喻户晓的唱词: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按理说凤阳是老朱的家乡,当地百姓不可能太穷才是,但有些事不能按道理记。
明朝建立,老朱就下旨在凤阳营建中都,后遭群臣反对,老朱只好作罢,但他仍在凤阳设置了中都留守司。
怀着俺做皇帝,不能让家乡父老再过苦日子的心态,坐上龙位的老朱开始了对凤阳的折腾。
元朝时,凤阳还叫濠州,只管辖四个县。老朱在打下濠州时,就将其升级为临濠府。
洪武四年(1371年,老朱迫不及待的扩大临濠府领地,由原来的四个县变为九州十八县,仅过三年,老朱改临濠府为凤阳府,下辖亳州、颍州、太和、颍上、霍丘、寿州、怀远、蒙城、宿州、灵璧、天长、盱眙、泗州、虹县、五河、定远、凤阳、临淮等共十八个州县。
有了地盘,还得有人才行。
明朝立果之初,凤阳县仅有1662人,整个凤阳府九州十八县,也仅仅有13万人口,每平方公里只有5人,处处残垣,可谓十室九空,
老朱谕旨一出,前后6次强行移民,最大的一次移民,强行迁移了江南百姓共14万人。这6次移民人口共计488万人,其中民籍为三十万,加上他设置的凤阳府驻军,八卫一所共有军籍188万(军人与家属,造成外来移民是本地土著的三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