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四章:战江都(1 / 2)
江都县隶属扬州府,因运河而兴,史料中关于江都最出名的事,莫过于江都之变,隋炀帝便死在了这里。
明代扬州府有三卫三险要的说法:三卫即扬州卫、仪真卫、高邮卫;三险要分别是江口、仪真和瓜洲为一险要,包港和孟河斜对的泰兴县周家桥一带为二险要,临海的掘港、廖角嘴、吕四场和狼山为三险要。
作为扬州府的首县,江都县之下有五镇巡检司,统弓兵41人。扬州卫也设在江都县境,卫内有旗军896员,屯军444员。可谓重兵云集,不过战力几何,就要打一个问号了。
历史上,扬州府同样是倭寇肆虐的重灾区。如嘉靖三十三年(1554四月初二,倭寇三千余人,第一次直犯通州(南通。倭寇肆无忌惮,纵火焚烧居民庐舍和寺观,杀死男女百姓数千人。扬州兵士西援,中了倭寇埋伏,将士全部壮烈牺牲。嘉靖三十五年(1556四月,倭寇三千余人盘踞狼山,焚掠周近。同年,大海盗徐海带着倭寇兵分四路,大举入寇;四月十三日,南直隶奏报,倭寇三千余人以崇明南沙为盘踞之地,侵犯镇江、瓜洲、仪真等处。他们分为三路,分别从新港、瓜洲、通州入犯。倭寇过狼山,戍守当地的百户战死;经瓜洲,焚烧当地漕粮三万四千余石;继而兵临扬州城下,四处焚掠。守将官兵于教场迎战;倭寇进攻扬州小东门,扬州府同知率兵出城御敌战死;高邮卫将领统新练之卒,抵达东关遇到倭寇,战败而死。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十七日,江北倭寇大至,自掘港、吕四场等处登岸,总共二千余人,流劫海门县等地。
本时空由于穿越众的乱入,东南沿海虽未有倭寇肆虐,但海盗不绝,再加上宋洲两次进犯江南腹地,扬州府的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联合舰队轻松撕开了扬州三险要,控制了扬子江,立即于江口建造军营,囤积弹药物资。随后,海军陆战团与台南守备团士兵陆续汇聚,等到十月初,一支六千人的作战部队终于集结完毕。
而江都县见江口大批宋洲夷兵汇集,竟无人敢主动出城袭扰,卫指挥使更是终日缩在城中,准备据城死守。
扬州卫究竟战力如何,卫所中的一帮将领十分清楚,因临近金陵城,将领们没法在士兵数量上大动歪脑筋,但安插一众尸位素餐、不学无术的达官显贵子弟却不是难事,这帮人饮酒听曲、贪图享乐在行,让他们奋勇杀敌,实在有些强人所难。
扬州运河段,宋洲的小火轮与炮艇已破袭了河上的关卡、钞关,江都县与扬州府城的联系因此不畅。眼下江都县是啥情况,扬州府那边亦不是很清楚。
~~
一支“劝民队”闯入了距离县城不远的万寿镇,镇里的巡检司兵卒象征性的抵抗了几下,便向西败走,“劝民队”没有追击,而是在镇上挨家挨户做起了劝说工作。
这种劝说工作指望和风细雨的完成,肯定不可能,只有半吓唬半哄骗才能取得效果,如果有带路d起头,那就更加事半功倍。
浓眉大眼的张大叔因给老妻治病欠了地主一屁股债,最后人没救了,家里的祖田也被地主收走,张大叔与家里的小子只能依靠租佃地主家的田,勉强维持着生计。
说出来恐怕有人会不信,江都县的农田灌溉设施最近的维护还是在元代。明朝开果来,运河倒是疏浚了好几次,水位不断被抬高,运河两岸的农田因此倒了大霉,大雨时被泄洪,干旱时却无水灌溉,最后拖到万历年,实在拖不下去,明廷才进行了整治。
就在今年九月上旬,大雨袭淋,江都县被淹,上游的淮、徐更惨,流经当地的黄河决堤,还不知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