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奥斯曼纪实(7)(1 / 2)
不参入,礼数还是要做好。
委托奥斯曼官员将礼单送出,翌日,两人便登门拜访了索库鲁帕夏。
索库鲁帕夏出身于帕斯尼亚的小贵族家庭,通过德米舍梅制度(耶尼切里军团由此选拔进入了奥斯曼宫廷,在苏莱曼大帝晚年时担任大维齐尔。
塞利姆二世即位后,沉迷酒色,索库鲁帕夏独揽大权,与其商谈好宋奥贸易合作方面的事,这次出使的任务也就完成了一大半。
双方见面,索库鲁帕夏先是客套的赞许了一番亚历山大造船厂对帝国海军的作用,以及宋洲能及时提供优质火器的恩情,随后他又盛赞了苏伊士港马拉轨道的价值。
索库鲁帕夏担任大维齐尔期间,曾制定过两项宏大的计划:一个是开凿苏伊士大运河,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计划仅限勘察,并没有付诸实施;另一个是在北方开凿一条大运河——联结顿河与伏尔加河,该计划到1569年已开凿了三分之一,但到157年就无奈宣布放弃。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开凿运河对帝国来说财正压力过大,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难度太高,难以克服障碍。宋洲搞的马拉轨道算是间接完成了索库鲁帕夏的一个遗憾。
客套完,未待毕游玺开口,索库鲁帕夏抢先提出以亚历山大造船厂为样本,希望宋洲能派出技术人员指导奥斯曼开办兵工厂,地点就定在伊斯坦布尔郊外,宋洲可以占四成股。
“帝国的武器不可能一直依靠外来输入,这一点,想必两位使者也能理解。”武器生产不可能长期假手于人,这点隐患,索库鲁帕夏看得十分清楚。
奥斯曼的火器水平其实并不差。檬古西征时,来自东方的火药火器就在中亚传播,后来与欧洲的战争中,更加先进的火绳枪与燧发枪也传入了中亚。
奥斯曼帝国建立后,非常重视火器的运用,帝国军队依靠精锐的火枪和火炮先后击败了劲敌拜占庭帝国、波斯萨菲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15世纪末期,耶尼切里兵团中就有1%的士兵装备了火枪。
火炮方面,奥斯曼大炮无论是威力还是数量,在当时全世界都是数一数二的。奥斯曼早期,匈牙利籍火炮设计师乌尔班拥有当时欧洲最高明的铸炮技术,在拜占庭帝国没有受到重用,转而投靠穆罕默德二世,铸造了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乌尔班大炮。该炮长达17英尺,重17吨,口径高达3英寸,所用花岗岩炮弹重达15磅。
后来,为了对抗强敌萨法维波斯,奥斯曼帝国曾派出战士和技师,向中亚传播火器技术,这是奥斯曼火器技术东传之始。奥斯曼帝国的火枪在明末时被明朝重视,称作鲁密铳。1682年,淸朝派祁塔特出使准噶尔,次年回京,携带的噶尔丹贡物中包括“厄鲁特鸟枪四杆”。官书将“厄鲁特鸟枪”单独开列,以区别于本果鸟枪和“罗斯鸟枪”,可见技出奥斯曼的火器形制独特。淸中后期特别倚重的抬枪,其实也有奥斯曼火器的血统。
淸征噶尔丹时,准噶尔人使用的火器——赞巴拉克,实际上出自马穆鲁克王朝,意为骆驼炮。在奥斯曼帝国攻灭马穆鲁克王朝之后被奥斯曼人所沿用,遂流传至中亚。这个赞巴拉克有不同演化,如鹰铳(舰用回旋炮、普郎机(重型火绳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