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三百三十三章(1 / 1)
北斗七星阵,八门金锁阵,九宫连环阵,这些个阵法都与周天星象有关,它们同宗同源,轮起来皆出自一出,那便是神话传说中的周天大阵!
乃是伏羲从河图洛书内参详鸿蒙星辰运转规律中悟得。
合天上三百六十五星辰之力,再加太阳星与太阴星为主星阵眼,深邃无比,杀气弥漫。传说是上古天庭的护界大阵。
布置此阵,需要炼制三百六十五杆大周天星辰幡,对应上天的三百六十五颗主星辰,然后还需要一万四千八百杆小周天星辰幡,对应一万四千八百颗副星辰。再配以亿万神魔之力,一神魔代表一颗星辰,就可组成威力绝伦的周天星斗大阵。
三百六十五杆大周天星辰幡为根,一万四千八百杆小周天星辰幡为干。亿万神魔为枝叶。以周天星辰之力联系在一起,可见其威力和威势是多么的浩大。
其中太阳,太阴为阵眼,三垣为辅,金星(太白)·木星(岁星)·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镇星)为基础,二十八星宿演化其中……
可以说周天大阵涵盖了后世所有天象演变而出的阵法变法,这六丁六甲阵自然可以作为后续三个阵法的阵眼,换句话说,六丁六甲阵与接下来的三个人大阵是融为一体的,古人常通过观察自然物的变化达到,如日月交替、北斗星的位置变化等。通过对空间变化的测量,可用于确定时间,完成空间和时间之间的转换。
接下来从六丁六甲向其它三个阵法演变,根本不会在再出现什么变阵破绽,只需在阵内演化便可完成阵法空间之间的转变!
这一刻李建成的都怀疑十面埋伏阵根本不是秦皇嬴政的最终目的,这一套星象大阵才是秦皇的初衷,那十面埋伏阵只是秦皇嬴政放出来令他们麻痹大意的烟雾弹!
李建成心灰意冷之际,蓦然听到身边韦挺与罗艺窃窃私语道:“一字长蛇阵,长虹贯日:一字长蛇阵阵是古代最常用的阵法有三种变化分别是:卷,咬,绞。想要破除长蛇阵最好的方法就是揪其首,夹其尾,斩其腰,用两队步兵阻止两头的运动,再用强
悍的重骑兵对蛇腹发起强攻,这样一来阵型不攻自破。
二龙出水阵,双爪共擒:二龙出水阵是由三个队伍组成的,主帅在中间指挥,强力的队伍分为两侧。想要破除二龙阵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用乱箭对二龙进行袭扰让二龙无法相交,再用全力集中一处攻破一队,则阵可破。
三才阵,三足鼎立:三才阵是以天,地,人三阵冠名的战斗阵型,攻守兼备,古三才阵已经不可考究,破之方法不详,
四门兜底阵,
是其阵按照东南西北而摆,亦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青龙为馅,白虎为杀,朱雀为袭,玄武为御。想要破阵需要用一队去欺骗对方吸引火力,再迅速破除一门,则阵可破。”
韦挺说完接着便听罗艺接道:“
五虎群羊阵,分点齐入:五虎群羊阵是分为五行,有强有弱,五虎相互配合。需要破除只要对五只队伍进行佯攻,探听其弱点,只是不要被对手欺诈误吧弱当强,强当弱,破之易如反掌!从对方排兵布阵上来看一时间很难看出对方实在朝着五行,还是朝着六丁六甲演变~咱们还需做两手准备,只不过那六丁六甲阵,是个传说啊,咱们也没见过真正的六丁六甲,根本不知晓破解方法啊!……”
李建成听清两人谈论内容气得直翻白眼,没好气的呛到:“我倒你俩在商讨什么好的破解之法,没想到你们二人竟然在这里给我背书,就你们说的这些屁话,只要是个熟读兵书的人都明白,在这里纸上谈兵有屁用!若在现在手中有兵还需你们俩在这里白话,我直接带兵上前将这四门兜底阵给破了!问题是现在我们手中无兵可用!!!别跟我说这些没用的东西,现在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这四门兜底阵给破了!”
李建成说完后,罗艺与韦挺面面相觑。
他俩要有办法就不会把一字长蛇阵等阵法的破解方法从头到尾捋一遍了,正是因为心中没有办法才想着从头捋一遍看看能不能找出什么灵感!
迎着李建成几欲喷火的眼神,韦挺硬着头皮说道:“趁着对方阵法演变未完成,不如咱们按照四门兜底阵的破解办法上前试上一试!我与罗艺二人分别进攻,朱雀,青龙二门!青龙为馅,进攻青龙便等于吞下诱饵,那主杀阵的白虎必定会上前攻击,朱雀为袭,是专门用来偷袭暗手,防御最为薄弱,咱们攻击朱雀那玄武肯势必要上前来策应朱雀,如此一来便将四象两两分割开来!东方为苍龙象,北方为玄武象,西方为白虎象,南方为朱雀象。东方苍龙与西方白虎对立,北方玄武与南方朱雀对立!白虎支援苍龙需要横跨中央战场,北方玄武支援南方朱雀同样需要横跨中央战场,如此一来,西方白虎与北方玄武便会在中央相遇,两军行军,可不是两人相遇擦肩而过那般简单!哪怕军列纪律再严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小得骚乱,更何况双方彼此还都是友军,无法刀剑相向,到时候不管白虎让玄武还是玄武让白虎,肯定会出现双方军列在中央停顿的现象,这个时间可长可短,若放在现实行军,数百人的两队交错,恐怕少说也要一炷香时间……考虑到放下环境,就算秦皇嬴政反应再迅速,怎么着他也得要十几秒的反应时间吧!在这个时间内,四门兜底阵中的白虎、玄武两门是离开原本位置的,换句话说,这两门在这短短十几秒内是大开的,这便是殿下的生门,也是殿下的机会!殿下只需抓住这个契机,便能一举逃出升天。到时候殿下再与我们里应外合,破四门兜底阵易如反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