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女四十六(1 / 1)
小花小的时候,家境还算过得去,至少不用担心温饱问题。虽然一家人不舍得吃好的喝好的,但是也是可以吃饱喝足的。因为轧纸是一个体力活,不但需要力气而且需要长期工作,所以一家人不会再吃饭问题上马虎。管钱的人是小花的外公外婆,外公管大帐目,外婆管日常开销。两个人都是精打细算的人,所以不会有浪费的事情发生。
这些年小花外公外婆靠着家族手艺合格自己的经营,不但养活了一家人,而且买下了一间店面。老王家想在绍兴城里买一个店面的想法,已经有了好几十年了。这个愿望终于在小花外公外婆手里实现了。两个人靠着自己的努力,加上祖上暗中积攒下来的钱,终于够了买店面的钱。他们在绍兴城里最繁荣的地方,购买了一间属于他们自己家的店面。地点在原来绍兴最出名的吕府十三厅附近的小江桥河沿,虽然不是黄金地段,但是也是市中心最繁荣的交易场所附近了。
吕府--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为明代嘉靖(公元1522-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夲府第。
吕府建筑群,是浙江省内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两出明代古住宅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在浙江省东阳县的卢宅,卢宅是明、清时代完整的建筑群)。
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谢公桥,占地48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所有建筑依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置。中央纵轴线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吕府,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和厅四座。第五条横轴线上是楼房,其余均为平方,建筑群南、西、北三面环水,只是东西是一条石板路通向街市。这种格局很像《水浒传》中描写的祝家庄。为便于交通,内设两条南北向“水弄“和一条东西向的“马弄“。吕府,现仅永恩堂保存较为完整,永恩堂原为正厅,吕夲死后改作祠堂,是吕府主要的建筑,面宽365米,进深17米,共分7间,彩绘清晰,用材硕大,结构简洁,制作规整,风格朴素宏伟,是绍兴城区一处有代表性的明代古建筑。为什么是7间?据考,这是明朝森严的等级制度的表现。明代规定:官位一品至二品的厅堂为7间,吕夲是一品官,他是明代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年)起宫廷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后的五位阁员之一。厅中有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神宗皇帝所赐“齿德并茂“及吕本所立“永恩堂“两匾。
吕府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新河弄,占地2公顷,现尚存明代原构建筑62平方米。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吕府十三厅建成。建筑分三条纵轴线、五条横轴线布置,中纵轴排列轿厅、正厅、中厅、后厅、座楼五座;东西纵轴各排列牌楼,前厅、中厅、后厅、座楼四座。当地称“吕府十三厅“。它是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其正厅永恩堂七开间,用七架梁,直梁体系,是江南最大的厅堂。
吕府主人吕夲(公元153-1587年),明余姚人,字汝立,号南渠,又号期斋。后移居绍兴城中。嘉靖十一年进士,三十二年任礼部尚书,次年进太子保兼文渊阁大学士,三十五年复掌吏部,最后位进柱国、少傅。后因丁忧回籍,其间朝廷变故,不复仕途,遂优游林下二十余年。著有《期斋集》、《奏谢稿》、《馆阁漫录》。这座规模宏大的宅邸,传说是吕夲的十三个学生,相约每人建一座厅堂以谢老师。其实,吕夲曾身居高位,要自建一处这样的宅邸也是有能力的。
如今吕府已经败落,原来的吕府已经被分割成好几块,主人换了好几波了。不过原来吕府十三厅的格局依然在,吕府十三厅依然是绍兴最著名的建筑。吕府正门在新河弄附近,这里依然是绍兴旧城区最热闹的地方。新河弄不远的地方是绍兴城里最大的农贸市场,附近就是各种商铺云集的场所。和这个农贸市场一街之隔的就是大江桥和小江桥。大江桥在小江桥前面,小江桥后面就是萧山街。大江桥和小江桥河沿都是店铺,萧山街更是绍兴城的批发市场,这里就是最好的商铺所在地。
小花外公家的商铺主营香烛和锡箔纸,兼营定制寿衣。当时这种店铺没有营业执照,也没有注明是做零售还是批发,他们家只要是相关生意他们都做。就算家里没有的生意,他们也可以进货过来再卖给别人,这叫“二道贩子”。他们家其实做的最多的还是老本行,锡箔纸的生意。他们索性打出了老王家的字号,吸引一些老顾客来店铺购买锡箔纸。这里的生意不但正规,而且绝对不会有手脚。不但不会有次货出现,而且不是在数量上做手脚。
小花外公外婆见女儿是一个会做生意的,所以把店铺生意交给女儿和二儿媳妇两个人管理。从此实际管理老王家店铺的人就是小花的母亲和小花的二舅妈。她们每天从家里出发,带着货物和自己家比较小的孩子,来店铺做生意。不但可以赚钱养家,而且可以看好自己家那些小孩子,可以让家里的人安心做锡箔纸。
这个店铺前面是沿街的店面,不但放着数量不多的锡箔纸和香烛,而且挂着“定做寿衣”字样的招牌。小花二舅妈娘家就在绍兴城里,而且是一个裁缝,所以她也给自己娘家拉生意。凡是想做寿衣的人,可以在老王家这里定做寿衣,小花二舅妈为大家制订好尺寸,谈好价格,然后回娘家做衣服。等衣服做好了,等客人上门取货,或者是小花二舅妈亲自去送货上门。这也算一笔生意,所以小花的外公外婆也就答应了。不过这种生意平时并不多,来这里的客人不是来买锡箔纸的,就是来买香烛的。小花外公外婆联系了一家老实可靠的香烛供应商,可以定期供应老王家香烛。有大生意的时候,就需要老王家提前预定,他们也会抓紧时间赶工的。
小花对于这个店铺记忆深刻,前面是做生意的店面,中间是隔开来的仓库,后面是直通河道的河沿。有大客户需要货物,或者是一些运送不方便的货物需要运送的时候,小花外公会通过自己家的小船运货。不过这里的河道生意很好,不允许小船随便停靠,老王家的船一般不会轻易划到这里来。
后来小花母亲为了照顾生意,和小花外公商量决定,小花母亲带着丈夫和女儿小花搬过来住。从此三岁大的小花和父母暂时搬到了这个地方居住,一家人在店铺中间的仓库里面临时搭板睡觉。白天这里是库房,晚上就是他们一家三口人的睡觉场所。大一点的小花后来在这里疯玩,小花的母亲也不去管她,到时候吃饭了,才会朝天吼一嗓子。小花听见了就会回家吃饭,听不见回来晚了,小花只有饿肚子了。
因为小江桥在萧山街、戒珠寺、题扇桥、笔飞弄和躲婆弄附近,所以小花经常在这里玩。附近的孩子和小花一起玩,就和小花熟悉了起来,一些人家给自己家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也让小花这些附近的孩子一起听故事。关于这些地名故事,小花听多了,听习惯了,就会讲给家人听。小花讲得不对的地方,大家都会纠正小花的故事,久而久之小花的故事越来越多,而且深深地印在了小花脑海里面。
小花的美好记忆停顿在了八岁那一年。小花的父亲谢池因为抽大烟上瘾,终于败光了老王家的产业。按照老王家的规矩,家里的房产和店铺都是老王家的,属于大家共同财产。不过家里也有具体的分工,分给了谁管理,这个产业几乎就是他本人的了。小花大舅舅一家人负责制造锡箔纸,所以老王家的锡箔纸作坊其实是小花大舅舅家的。小花母亲和小花二舅妈负责店铺,这个店铺就算小花母亲和小花二舅妈的产业,将来属于小花家和二舅舅家的财产。小花外公外婆接下来也给小花的三舅舅和小舅舅准备家业,将来就算分家了,大家都不会饿肚子也不会闹矛盾。
谢池不但抽大烟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现金,而且给老王家带来了巨大的亏空。大烟馆的人上门要债,堵着老王家的大门要钱。小花的外公看了欠款数字之后,直接倒地不起。为了还债,为了不让大烟馆的人毁了老王家的作坊,小花外公最后咬牙承认了这笔欠款。为了还债,老王家没有现金,又把小江桥河沿的店铺卖了,这才刚刚够还债。老王家的人,都把怒火发泄在了谢池身上。谢池毁了老王家,让老王家的人没有了希望,也让老王家内部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