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七零章 谁赞成谁反对(1 / 4)
“朕于九军之中,设慰抚使,诸卿怎么看?”杨广于殿内问道。
左御卫大将军丘和第一个道:“臣以为合适,我百万雄师一至,高句丽必然望风而逃,若有慰抚使前往招降,可使其早早归附,减少金戈之事,省却不少麻烦。”
他这个人,以前不是这样的,开皇年间也是一个中正不阿的好官。
丘和本姓丘敦氏,是鲜卑族,家族从西魏开始,就是官宦之家,入隋后,先后任三地太守,政绩颇显,但是随着杨广即位之后,丘和一下子就变了,变成了一个擅逢迎阿谀的狡猾之人。
其实就是见风使舵,杨坚和杨广,这是两个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他现在是给人家杨广干呢,自然要顺着杨广来。
果然,杨广听完之后,笑道:
“卿知朕也,高句丽终究是一隅之小邦,可曾见过百万雄师?届时我隋军旌旗数百里,金戈之盛,军威之壮,古今未有也,朕若是高元,见此形状,亦降之。”
可惜你不是高元,人家不降。
丘和连忙赔笑附和。
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人,支持设置慰抚使,那就是兵部尚书段文振,这个人也是鲜卑人,做过杨坚的属官,今年快七十了。
历史上,他就是死在一征高句丽的路上,不是被打死的,是路上染病死的。
他之所支持,是因为百万大军之军需,都归兵部调配,他算了笔账,粮食不够吃,军械不够用,人力难征调,国家耗费过巨,种种问题就摆在兵部大堂的桌案上,当然了,皇帝这里自然也有一份,但是皇帝不当回事。
在他看来,如果高句丽能够早早的投降,大军后勤之巨大缺口,便不存在了,早早班师,有利于消除这些隐患弊端,否则战事如果陷入胶着,旷日持久的话,最先暴露问题的,是大隋。
人家高句丽是以逸待劳,而他们是劳师远征,军需之消耗,相差巨大。
“臣也赞成设置慰抚使,我大军如此雄壮,届时高句丽必有望风而降者,一个慰抚使,可招降一座城,于我大军而言,是有利的,”段文振道。
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大家都在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各人有各人的难处,如果大军的军需供应出了问题,段文振得拿脑袋顶,他不想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担个罪名,祸及子孙。
杨广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苏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