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五帝归位(1 / 1)
禅让是假挟人皇以令诸侯是真,虽然还没有真正的继承人皇之位,但是舜已经在明目张胆的开始主持人族决策,对外公开是人皇尧年纪过大精力不足无法长时间的处理政务,虽然高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只要对外有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不让新任人皇的名节受损就可以了。只要火云洞不出面舜成为人皇已经是板上钉钉,事实也是如此发展,最后尧飞升火云洞舜继位成为新任人皇,不过尧也是长了个心眼,在禅让之前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舜,主要是他想着既然做不成太上皇也要做人皇的老丈人,成就非自己直系后代的人皇本身也是有着功德可拿的,在不能失了天下在丢了功德的想法下他做出了这种决定,舜在继位之后直接找借口处理掉了尧的儿子丹朱以及大禹的父亲鲧,理由是丹朱不孝鲧治水不利。为子不孝死罪就是从这里开启。在处死了大禹的父亲鲧之后舜依旧大胆认命大禹治水,大禹治水的方法跟他父亲的拿了水多就堵哪里不同,他主张的是堵不如疏,他组织人手在洪荒水患之处挖掘水道,最后在一一打通使之流入大海,如此困扰了人族无数年的水患才被解决,期间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名传遍天下,事实却是大禹根本不敢回家,当年大禹的父亲反对舜继位人皇,因为他认为自己常年治水功绩要比舜大,鲧和帝喾同辈算是舜的爷爷辈的,因为辈分过大属于族老,诸部落再三考虑之后还是选择了辈分更为低的舜为人皇,就是因为差点错失人皇之位让舜对鲧怀恨在心,在得势之后立马除掉了曾经的竞争对手,对于竞争对手的儿子他看似委以重任,但是时刻都在盯着大禹的一举一动,只要找到大禹的弱点自然是一击必中,洪荒之中现在还没有连坐的惩罚,杀掉治水的负责人鲧事情就算结束,要不然舜绝对不会介意多杀一个大禹,也是大禹一直小心谨慎让舜一直找不到处罚他的借口,反而让大禹借着治水和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了贤德的美名,这让舜更没有办法杀掉大禹了。这件事慢慢的就成为了舜和大禹心中的一根刺,舜因为没有斩草除根,大禹又因为杀父之仇和自身危机处处小心的同时也积极打造围绕自身的利益集团成为自己的保护伞。
终于在舜晚年开始变得力不从心让大禹抓到了机会,当然表面上大禹表现的对人皇之位毫无想法,一直致力于培养舜的儿子商均成为新一代人皇,大禹的如此表现让舜彻底的放下了戒心,为了帮助儿子顺利完成权力的过度放权给大禹,一直到舜飞升火云洞大禹都没有漏出丝毫反意,舜飞升之前任命大禹为代理人皇,表现的意思也是很明显,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任人皇又希望获得他前任尧禅让的美名,在舜飞升后大禹确实是做出了把人皇之位传给商均的行为,但是早已打造了以自己为核心的利益集团怎么会同意大禹放弃人皇之位?这其实也在大禹的意料之中,一朝人皇一朝臣经过了那么多人皇的更替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如果商均继位人皇哪怕不拿他们开刀他们也会失去现在养尊处优的地位,这是他们所不允许的,于是大禹一直顶着代理人皇走到了生命的末期,期间他也培养过继承人,但是都早早的因为各种原因丢失了性命,主要是大禹以历练的名义让他们去洪荒之中闯荡,现在又不是后世安定祥和人族万族共尊,一些不服天不服地的妖王隐藏在各处管你是谁,杀生夺宝才是洪荒主流,所以还没等他们继承人皇之位就早早的葬身洪荒某个角落。一边大禹提拔自己的儿子启接受人族核心事务,慢慢的启竟然有了几分共主之象,各部落也是十分认可大禹的做法,对他们来说启如果能继承人皇之位对他们来说是最有利的,就这样大禹顶着代理人皇之位在死前把人皇之位传给了启,令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做了一辈子代理人皇的大禹在死后竟然也飞升了火云洞成为了三皇五帝之中的最后一帝,虽然大禹一辈子都是代理人皇,但是却有着人皇之实自然获得了天道的认可成为了最后一帝,他的儿子启只能是人皇或许死后可以飞升火云洞享受永生但是再也没有这种一飞冲天成为洪荒顶尖强者的大机缘了,飞升之后的大禹自然是要回去把一切都给自己的儿子说明,启在知道前因后果之后也是一阵失落,要是不知道也就罢了,但是知道了还只差一步之遥的失去了这种机缘谁也没有办法保持平常心,于是启开始放飞自我,先是从伯益手里夺回了人皇之位,主要伯益本身就是大禹用来维护自身名声的工具人,启才能不费吹灰之力从他手里拿回人皇之位。以部落存在的人族大家都有着各自部落的主权,对于人皇也是名义上的归属,在启受到打击之后直接展开了对部落的兼并行动,当然肯定还是要承认各首领对自身部落的绝对自治,只不过名义上肯定要收回部落的命名权以及所有权。在启的不断努力下一个空前强大的人族大部落形成了,启将之称为夏。于是夏启的名号由此而来,为了表示对他老子的尊重特别将大禹定为了太上皇,也就是夏朝的第一代皇帝,而在夏启死后也没搞什么禅让制那一套,甚至连表面功夫都懒得做了直接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太康,至此开启了家天下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