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漕运总督施世纶(1 / 4)
淮水东南第一州,山围雉堞月当楼。黄金印绶悬腰底,白雪歌诗落笔头。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当家美事堆身上,何啻林宗与细侯?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屏列江山随地转,练铺淮水际天浮。城头鼓劲惊鸟鹊,坝口帆开起白鸥。胯下英雄今不见,淡烟斜日使人愁。
这两首诗,前一首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赠楚州郭使君》,后一首是前明有“黑衣宰相”之称的姚广孝所作的《淮安览古》。
淮水东南第一州,壮丽东南第一州,两首诗用了几乎相同的词句来描述一个地方,这便是淮安。
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前身是邗沟,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最早的人工运河邗沟,实现了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的连通,其北端就在淮安境内。里运河横贯淮安城区,穿城而过,其流经今淮安城区的一段又称清江浦。淮安地处大运河最早河段邗沟入淮处末口和古淮水、泗水交汇处清口。
古运河畔的淮安是大运河连接淮河、长江、黄河的重要节点,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誉,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淮安因“运”而兴、因“漕”而盛,明清两代,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的驻地都在淮安府内。
漕运与河工是明清国家大政中的两个核心要务,在淮安,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清代漕运总督开府于淮安城内,南河总督驻扎于城外清江浦,淮安在河漕管理体制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如清人所言:“河漕国之重务,治河与治漕相为表里,欲考河漕之原委得失,山阳实当其冲”。
康熙五十九年,一个少年站在漕运总督府大门外的石狮子旁,他就是五年前的施经纬,本来颀长挺拔的他,与这气势恢宏的府门一比,却显得非常渺小。
一阵咳嗽声传来,两个府丁扶着一个身体羸弱的老者出来,正是漕运总督施世纶,他穿着官服,他背部微佝,身体极瘦,显得官服特别的肥大。
施经纬过去向伯父稽首行礼,随后怀里掏出用绸缎包裹的物件,递了上去,这是施世范得了两株千年朝鲜人参,听闻二哥身体微有恙,特派儿子送来。
施世纶右手轻轻的捏了捏人参,一个府丁会意,将其接过,施世纶柔声道:“六弟有心了,有心了,他身体还好吗?”
施经纬回道:“父亲身体尚康健,只是常常忘事,他怕忘了,每日自己给自己写信,以做提醒,从盛京回家中,马上就派我送来。”
施世纶朗朗笑道:“我这六弟,还跟小时候一样顽皮。来,出来就是想透透气。”
让我来扶伯父!施经纬上前扶着施世纶,两个府丁退到后边。
扶着伯父向对面走去,施经纬回头望了望总督府的门楣,上书“总漕部院衙门”几个大字。
施世纶步伐缓慢,还时不时咳嗽,担心外面天凉,施经纬提议不如回去,施世纶却说,不碍事,人老体衰,天之常理。
望着川流不息的运河,施经纬脑海里浮现总督府门楣上的几个大字,他提了个问题,“伯父,侄儿看府院门口挂着的匾楣,写的是总漕部院衙门,怎么不干脆写漕运总督府,简洁又大气。”
施世纶微微一笑:“你们年轻人就图方便,不顾历史沿革。自隋唐以来,漕运日重,到了明清两代,更可称江山社稷之血脉,漕运通畅,则万事通畅,漕运堵塞,则万事不畅。前明永乐二年,明成祖设漕运总兵,景泰二年,始设漕运总督,那时的名字更长呢,全称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巡抚凤阳等处兼管河道,嘉靖时期改称总督漕运兼提督军务,大清代明后,漕台诸制皆大体沿袭明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