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尘 埃落定(1 / 2)
宛城,随着刘表认怂,这一次南阳战事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整编军队和南阳治理以及救援汝南。
南阳太守,卫宣选择了在洛阳待命的董昭。这位做过巨鹿太守、魏郡太守,名望、资历都足够。同时卫宣将自己的一位族兄卫品调任南阳统领三千郡兵负责宛城周围治安以及屯田管理。其他南阳诸县令长则需要慢慢更换。
锦衣卫千户王旦此番立了大功被拔擢回洛阳担任锦衣卫镇抚使,未来一段时间将主要负责关中和凉州的情报收集和官员调查等。王旦的麾下大将纪纲接任南阳千户所千户。这也是王旦时隔三年第一次正式走上前台。卫宣之所以要这么做也是为了彻底打击在南阳郡根深蒂固的帝胄会。卫宣抵达宛城短短几天时间,王旦率领众锦衣卫几乎将南阳的帝胄会掀了一个底朝天。
许多南阳豪族也是第一次听闻帝胄会与卫宣的恩怨瓜葛,一些与帝胄会走的比较近的惶惶不可终日四处找人求情,而那些本身加入了帝胄胡的豪族家主或者家族核心成员则无一漏网,全部被王旦清算。整个南阳的家族势力随着卫宣的入主也即将面临重新洗牌。
这一次卫宣没有如同在颍川、三河一样仁慈,因为这一次动用的军队不少,损耗也很大,而且南阳同样需要大量的田地来给这些淘汰的俘虏屯田为将来的征战提供粮草。羊毛出在羊身上,以往袁术优待那些帝胄会的成员,卫宣来了自然要拨乱反正也在人们的接受范围内。真正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镇守南阳军队的为魏延部,扩军到一万五千人,文聘、李严、王召等南阳本土校尉留在南阳。这一部的防范重点将会是弘农的西凉军和西南方向的山匪。至于南边的刘表,这些兵力是不够的,必须在汝南战事结束之后再重新调整部署。
乐凯以校尉身份加入太史慈部,领兵三千,李丰以校尉身份加入徐荣部领兵三千,两部三万人沿着舞阴、比阳逼近汝南。这一路进可攻退可守,很长一段时间主要是防御汝南方向的敌人。
卫宣则带着本部骑兵和张飞的三千重骑兵沿着方成山回昆阳。
两日后卫宣回到昆阳,随后戏志才将这段时间汝南战场的新变化简单跟卫宣说了一遍。
不出众人所料,袁术带着张勋等一万五千南阳精锐抵达汝南后第一件事就是疯狂的搜刮地皮和爆兵。短短十数日张勋部从一万五变成了三万。并且正在以每天增加两三千的速度从汝南西部、南部各县征兵。
随后纪灵三万人、吕布一万五、张勋三万人在平舆与正阳之间列阵准备强攻平舆。其中吕布在新蔡,纪灵在新息,张勋在正阳,三部呈现一个半圆弧状将平舆的东南到西南封锁。
而东面陶谦在程普撤退之后很快占据了沛国,并且不断朝着汝南逼近,做出一副要彻底击垮汝南孙策的架势。
孙策虽然被卫宣表为新的与州刺史,但一来他年轻人望不足,二来父亲孙坚也是武夫出身在汝南的根基并不扎实,所以周瑜给他的建议就是伺机从汝南撤离南下庐江。
孙策收拢汝南残兵会同程普从沛国撤退回来的将士,目前平舆城内尚有两万余人。加上赵云的六千多轻骑兵在汝阳到吴房之间游弋,如果孙坚还在确实可以坚守。年轻的周瑜功利性更强一些,面对勇冠天下的吕布和袁术、陶谦两面重兵夹击,他选择了撤离。
当然孙策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彻底依附卫宣,这样一来融入卫宣的战略体系之后无论坚守平舆还是撤退都会有赵云的骑兵护卫。
但孙策似乎更年轻气盛一些,并不如当初孙坚依附袁术后来与卫宣结盟的关系完全不同。
当然为了孙策要走也不隐瞒卫宣,他分别派人给赵云和昆阳的卫宣送了书信。卫宣回到昆阳的时候孙策的书信已经送来两天。
对于孙策做出这样的决定,卫宣也只能苦笑,乱世感情是在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当初孙坚一心往上走,所以对讨伐董卓很执着与卫宣志同道合,现在能够将孙策与卫宣连在一起的共同利益并不多。
不过卫宣还想尝试一下,于是一面派人通知赵云做好战斗准备一面告知孙策南阳的战斗情况,表示徐荣和太史慈最多五日便能抵达汝南战场。而张飞和赵云两部骑兵随时可以投入战场,如此一来就算袁术、吕布有七八万人,再加上陶谦的兵马,四五方决战于汝南,坚守平舆的孙策与拥有众多骑兵的卫宣的胜算还是蛮大的。
但孙策还是选择了南下,这样一来卫宣也没有办法强求了,按照自己现在在汝南周边的兵力,一旦孙策撤离,卫宣只能让所有的军队撤出汝南。虽然目前卫宣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惧怕单挑陶谦、袁术和吕布,但后勤跟不上,尤其是骑兵虽然很爽,但粮草消耗太大,加上卫宣目前处于大汉的中心位置,四面接敌,不得不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