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借古喻今(2 / 3)
陈帆却没有想听徐烨介绍钢铁厂,而是说道:“现在有大麻烦需要你来处理一下,这次沙州不是出了2万大军,这些士兵也立下了功劳,而我想把他们的功劳折算成哈密的土地,把他们分到哈密城,毕竟这里比沙州大,而且土地更加肥沃平坦,稍微弄好坎和井就是一块沃土,但他们都不想要。”
“问他们为什么不想要哈密的土地,他们居然说不想待在哈密这个蛮荒之地,你说这些士兵是不是要把人气死了,他们不当野人才几年时间,居然嫌弃人家哈密是蛮荒之城。”
在陈帆看来这些士兵简直不识好歹,哈密四周的土地全部被回鹘人荒废了,陈帆看到哈密四周荒废的田地都心疼不已,他打算把这片土地利用起来,所以才把这些士兵分到这里,这可是靠近城池10里内的田地,可以过城市的生活,乡间的物价,随便种点蔬菜什么的都可以赚大钱,这要在大赵境内没有2贯一亩都买不到,却没有想到这批士兵居然不领情了。
徐烨倒是有点了然,沙州城在徐烨他们手里已经有两年多时间,这两年多的时间,沙州城每个月都有巨大的变化,当羊绒,棉布,糖料这些货物出现在沙州城之后,彻底引爆了沙州城的繁华,本来徐烨把人口分流在瓜州,肃州两地,沙州的人口已经跌下了10万。
但一年多的时间,沙州又吸引到了5万多的青壮劳动力进来,人口恢复了,甚至比以前更加繁荣了,沙洲的人均GDP达到了10贯,物价低廉,物资丰富,可以说沙州富裕程度即便是大赵也没有几座城池可以比的。现在的沙州完全可以说是塞上明珠,普通士兵自然不想从繁荣的地方,迁入徙到哈密这种边荒之地。
徐烨道:“可以理解,汴京的大官不也一个个喜欢躲在汴京,而不想去偏僻之地为官,看看朝廷派遣我们的三个官僚,啥事不干就是养三个废物,不是派遣到这里的那些小吏还有点作用,我都不想要这些人了。”
“不要说这种风凉话了,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
徐烨道:“他们不想要土地就不给土地,给其他东西作为赏赐,伱看看这个高炉现在就可以派上用场了,我们完全可以制造几千个犁头,镰刀,锄头等农具发放给士兵,士兵们都有50亩以上的土地,分了田地的他们正好缺少农具,这些农具不就用上了。”
陈帆道:“牧民怎么办?”
徐烨鄙视道:“一看你就是很少下基层的,牧民也想要镰刀割草料,甚至他们的镰刀还需要更大,这样才能一次性割更多的草料。而且我们现在不是建立蜂窝煤厂,可以包这些牧民一个月的蜂窝煤,正好还可以在整个河西推广蜂窝煤。”
“不过我觉得你还是要想办法做出士兵的思想,让他们意识到要哈密的田地比留在沙州更好,沙洲的好田地都被分完了,他们只能要那些远离沙州的土地,而哈密却是靠近城池的土地,只要和这些士兵说清楚利害关系,他们知道会怎么选的。”
陈帆继续问道:“这次出战我们前后征召了5万大军,加上帮我们运输粮草的后勤人员,一共动员了8万多人,出战的士兵可以用分土地农具来抵功劳,但河西镇的民夫应该这么算功劳?”
徐烨想了想道:“他们待遇按照士兵的三分之一来定,让他们自己选择是要粮食,布匹,还是农具,现在我们河西不比以前了,手中有的货物多,可以随意让这些民夫选择,你要做的事情就是制定一个合理的功勋量。”
陈帆这才松口气道:“明白了。”
然后他奇怪:“大秦的军功受爵制度是如何维持的下去的?”
“我们这才弄了两年多,各种毛病不断,开支是急剧扩张,要不是你会弄钱,用出了羊绒,棉布,各种糖料,现在又搞出了高炉,可以制造大量的铁质农具,没有这些货物做支持,我们河西镇早就入不敷出了。”
“我记得前秦只有几百上千万的人口,加上是连年征战,士兵立下的功劳应该非常多,只怕把天下的土地分光了都不够给他们赏赐吧。”
今年整个河西镇的收益应该是在百万贯以上,而河西镇加上刚收的地盘也就5个州,这种收入即便是在大赵也是极其高的,但这样高的收入,陈帆都觉河西镇得极其缺乏钱财,开支越来越难以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