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争论(1 / 2)
皇上说道“选用新人那是势在必行的,只是这罗荣超虽然是恩科状元,这几年做的也非常不错表现抢眼,但一直都是在帝都担任官职,这地方上的事情还没处理过,贸然将他放到幽州刺史这个职位上有些欠妥,幽州刺史还得是一个有过地方经验的官员来担任比较好!而且幽州现在是一个烂摊子,因为陈银发等人的不作为和胡作非为,让百姓不信任官府,没有一定能力担当的人是无法处理好这个烂摊子的。诸位爱卿可还有合适的人选举荐?”
“皇上我觉得扬州县令郭鹏举是个合适人选,这郭鹏举也是恩科出生,虽然不是榜首但学识也颇为渊博,做官后一直在扬州担任县令一职。上任后做了非常多的利于民生的事情,比如利用农闲时间组织民众修建水渠,开垦荒地,整修河堤。全扬州范围内推广蚕桑养殖,培训百姓纺织、刺绣、造纸等,在扬州搞的风生水起,成为当地最富庶之地,几年之内人丁都增加了几万人。现在幽州百姓被剥削严重,民众手中没钱没粮,最当务之急就是恢复生产与经济。这个郭鹏举有经验搞这个很在行,我觉得让他去的话,应该会在一两年内恢复当地的经济吧!”
“这幽州地处东北,那里的自然地理环境都同扬州不同,这郭鹏举在扬州搞的风生水起,不见得能在幽州做的风生水起,而且扬州县令才正六品,而幽州刺史是正三品,这官职差的太远了!不适合!淮南道刺史,这郭鹏举是你的人,你也不能这样提拔吧,这晋升速度太快了不合适!”
周鹏在一旁听了好笑,这些人都想将自己的人提拔起来,相互之间都不服气,一会说这个没有地方做官的经验,一会说那个官职太低,不适合如此调动,相互掐架,都不想让对方的人坐到这个位置上。
有官员就说了“调动罗荣超吧你们嫌弃他没在地方供职,处理不好地方上的事务,郭鹏举在地方上干的风生水起,有能力,你们却嫌弃他官职太低!帝国之内刺史只有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平级调动肯定不行,只能是从地方上往上提拔!我们要给年轻人机会!”
“刺史之下还有长史嘛,刺史无法调动可以调长史去担任刺史嘛,然后将郭鹏举,罗荣超这些有能力的也适当性的提拔,到地方上去历练历练,将来再有刺史之类的职位空缺可以填补上不去嘛。以我个只见商州长史王朝就比较适合这个位置!”沉寂已久的梁正推举了一个自认合适的人。
“王朝是国子监出来的,从小小的县丞做起,一路做到了这商州长史的位置,他的功绩大家是有目共睹的,而且在长史这个位置做了也有三年时间,从四品的官职,让他去担任幽州刺史我想没有在合适不过的了吧!”梁正简单称述了一下自己选择王朝的原因。
王朝为官正直两袖清风,这些年来全凭功绩一路走到商州长史的位置,他不站队,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可正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方势力,当梁正说出这个名字之后,其他人立马站出来反对。
“目前的三个人选当中这王朝是目前最适合的一人,但我觉得这样安排并不妥当,王朝是国子监恩科出生,实实在在的文人。治国理政可能是把好手,但幽州地理位置特殊,幽州乃是军事重镇,也是突厥进犯帝国的门户,刺史掌握该地区的军事行政大权,一旦爆发战争,刺史是要指挥军队冲锋陷阵,指挥作战的。王朝是文人,如何懂得领兵作战?一旦幽州失守,帝国东北就危险了!这幽州刺史之位得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文武双全?哪里有这样的合适人选?身为指挥官不一定要领兵冲锋陷阵,也可出谋划策以谋略论输赢,而且指挥官往往都是坐镇后方,运筹帷幄的。只争匹夫之勇的注定失败,项羽就是个例子。所以我觉得幽州刺史不一定需要会武功,但必要的军事常识还是要懂的!”
“现在帝国与突厥交好,两国之间爆发大的战争可能性极低,现在当务之急顾及眼前,应该以恢复幽州的经济为主,战争并不会马上发生。我们现在是选一个能够挑大梁的人出来,先把幽州这个烂摊子抗下来,后面我们可以选择一个能文能武能挑大梁的人来接任幽州刺史!如果现在就耗费时间去选这么一个人,那幽州百姓也不能等啊!现在幽州境内连个主心骨都没有!”
“就是!幽州境内驻守有十万大军,有大将军李斐坐镇,突厥也不敢进犯,当下之急是选一个人来收拾烂摊子,不是选一个作战的主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