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的驰援(1 / 2)
三日后
带着麾下一万余人马,徐宏赶忙驰援远定。
“这个速度太慢了!”大军开进三日,才走出一百来里。迟则生变,信件送来时是有大批乱民作乱,现在叛乱情况如何?郡里守卫安好?徐宏越想越急,但一万大军的调度岂是易事,再加上还有一半是未经训练仅能充数的佃农武装,尽快赶到也是难事,这仗还怎么打?
“孤注一掷吧……”纠结好些时候,徐宏在帐中对一众将尉下令道,“接下一周,我军不再扎帐,昼夜并行,争取每日走完一百里。然后再正常行军,这样可节省半月时间。”
“不可。”当即有人毫不客气地反驳道,“贸然昼夜兼行乃是兵法大忌,况且有超过一半的人不是正规部队,将军这样是想让多少人掉队。怕不是等走到远定,人都少了大半了。”
“这里是朝廷天下,本国境内,就算不浪费时间修筑营帐又有何妨?”
“纵使情况如此,但我们的人又怎么受到了如此劳苦?”一个豪强子弟便唱反调,倒不是他有多关心手下的私兵,而是从小锦衣玉食的他受不了如此奔波。再加上这些私兵都是自家的劳力,折损在这里他们找谁弥补自家损失呢?毕竟,自己的父辈出于某些原因愿意出动自家私兵平叛,但自己可没说愿意。
又有几个人开始了抱怨,在徐宏的一声“肃静”下方才闭嘴。
帐中沉默起来。
徐宏对于这个结果可以说是早有预料。且不提这个计划本身过于偏激,军中将尉构成也是个大问题——
各豪强虽调私兵充军,但都派了自家子弟指挥。州牧由于队他们的依靠也默许了此事。所以说虽然名义下自己是总指挥,但真正完全听从他的只有五千官兵加上自己的一千私兵而已。其它五千人分别听命于各自所属的豪强,而那些豪强虽然表面上仍服从自己,但私底下大多还是不愿趟这趟浑水的。
这一点从仅仅要求加速行军便被大多数人反对即可看出,大小将官虽然不认同,但却没表现得多出格,而那些个豪强子弟则是纷纷直接反对。日后若是安排些较危险的军务恐怕也是再三推辞,吃了败仗估计就不顾阵脚一昧后撤了。
这样上下异心,拿什么去打这场仗?这才是兵法大忌。这些人非但难以形成合力,聚沙成塔,反而容易使得行列从内部被破坏。
麻烦。
“父……将军莫慌。”此时一位侍郎将站了出来。
他正是徐宏之子,徐略。虽然有其父的关照让他很快从行伍升到百夫长,去了趟北方就升到侍郎将。但因为知道自己的位置来的不是很正当,所以他并未因为自己是左将军之子而骄横跋扈,而且,在之前作为百夫长跟随徐宏一同打北戎的时候几乎是与士兵同吃同住,还亲手砍了两个北戎的脑袋。
“既然大军难以开拔,末将愿率本部人马先行赶往远定,协同守城。”
“我也愿往。”又一个站出来的侍郎将是董获的儿子董钧,他和徐略是故交,见徐略自己先站出来,也不愿丢下他躲在后面。
“好。”徐宏当即同意下来,“你二人率部先行,只可协助守城,不得恋战。待我大军到来再一同围歼叛军。”
“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