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1 这事宜早不宜迟(2 / 3)
钱升接着白老爷子的话补充道:
“先生,我知道这部书,这书里的内容,在以前大伙都是当乐子看,没人觉得他说的这些有什么根据。业内也都认为,这就是王希旦的臆想之作,现在听先生再提起来,跟咱们眼前这口鼎两相比对,好像他说的也有些道理。”
林逸却摇了摇头。
“我倒觉得,《左传》王孙满的描述加上王希旦这部书里的记载,才能解释九鼎上纹饰的真正含义。
古人可没有现在的条件,可以从‘上帝视角’来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
他们各个州府的管事之人,又是如何得知这洛书、八卦、天下山川河流、疆域所在之类的内容?”
“有点道理,接着说说你的想法。”
钱升和白老爷子一起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
“我觉得要研究这九鼎上的纹饰,就得考虑当时的历史背景。
鼎器,在当时,既是一种礼器和祭祀用具,还是一种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工具。
如果考虑到这个属性,那么,九鼎上的纹饰,很有可能由两部分构成。
其一,就像《左传》当中记载的那样,各地州府将各地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等要素铭刻在鼎上,最后统一运到夏朝的国都,再由禹王找工匠,将洛书、卦象、九州疆域、地理水文、珍禽异兽之类的信息,一一记录在了九鼎之上。
这才完整的构成了整个鼎的纹饰内容。”
林逸的这个想法,绝对是极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
至少在业内,是没有人做出过这样的猜测,也没有人发表过类似的言论。
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九鼎早在史学界就被否定了它的传承,也就是已经处于遗失的状态。
现在,有关部门的研究,也仅仅是从林逸他们从精绝女王墓中,带出来的那副“周穆王送鼎”的那副壁画开始。
再加上这只从溶洞地下湖里发现的“青州鼎”。
可以说,官方掌握的信息,不见得就比林逸他们能多多少,几乎也是一个从零开始的阶段。
林逸提出的想法,或许真的已经接近真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