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来来往往的(1 / 7)
不一会儿,杨锐从树干里发现了两条不停蠕动的虫子。
把虫子分别放在两根木刺上,杨锐拿着鱼线来到湖边。
他用手扒开上面的雪,很快下面就露出了厚厚的一层冰。拿出匕首,杨锐开始大力挖洞。
十分钟,就挖出了两个拳头大小的钓鱼洞。
把鱼钩扔进鱼洞后,杨锐抓了一把雪盖住鱼洞,同时解释道:
“这样做,可以防止钓鱼孔再次结冰。在这等着。等着的时候,我来建休息的地方。”
两根钓鱼线的另一端被杨锐绑在岸边的一棵树上,防止鱼把钓鱼线拽入水中。
回到岸边后,杨锐开始考虑如何建造一个休息的地方。
像昨晚那样的雪屋肯定是不够的,不可能在里面生火取暖。
想了一会儿后,杨瑞计划建造一个类似于马萨亚人的冰屋。
这种冰屋可以在里面生火,更暖和。冰屋内的温度在半夜仍能保持在零度甚至更高。
很多人认为冰屋里不能生火,冰屋里的温度也不能超过零度,因为超过零度冰雪就会融化。
这句话在冰屋里不成立。传热有三种,即辐射、传导和对流。
冰屋内点燃火后,篝火散发的温度会融化冰屋内的表面冰雪,但由于冰不导热,热量不会渗透进去。
在冰屋外,零下5摄氏度的低温会让冰屋内融化的冰雪重新凝结成光滑的外壳。
大家都知道黑色吸热,这是另一种传热方式:辐射。
在冰屋中,白色光滑的冰壳会折射篝火产生的热辐射。
这一系列因素加在一起,让冰屋在零下5度的寒夜也能保持零度的高温。
这也是几万年来马萨诸塞人智慧的结晶。
制定方案后,杨瑞贤在丛林相对空旷的地方挖了一个直径2米的圆形雪坑。
雪很深,半米多深,杨锐一直挖到地上才停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