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学校不从这边走(1 / 5)
黄小牛今年九岁,要是放在后世,这也算学龄儿童,但是在大唐,却没有机会读书。
黄小牛的父母都是佃农,他们一直是在城外居住的,他爹给地主种地,而他娘则到城里边打一些短工,做一些零活,比如给刘家洗洗衣服什么的。
然而这两天刘家倒霉了,于是他娘又没有活干了。
虽然说一天也就挣十几个铜板,但是好歹也能够补贴家用,甚至有时候还能给黄小牛买一个铜板的零食。
黄小牛这孩子虽然小,也没有任何读书的条件,毕竟家里边穷,但是他却特别喜欢学习。
这孩子小的时候经常去村里边的私塾,当然他没有上学的条件,也只能在教室外面当一个旁听生。
没错,大唐已经有私塾了,这时候,虽然世家的力量还是极其庞大的,但是,一些小一点的地主,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私塾了。
大唐的科举制度虽然需要有人推荐才能参加,而且每年录取的人其实也并不多,但是毕竟给了人一丝希望。
一丝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社会阶级的希望。
而且,只要你读了书,希望就是存在的,虽然大多数人其实并不能参加科举,或者找不到合适的推荐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即便是参加了,也未必能够被录取。
还是通过读书改变适合阶级的方式和途径还是多样的,并不仅仅非要靠着参加科举考试。比如参加诠试,比如参加各州府的吏员选拔。
虽然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是都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你必须要读书。
只有读书才能够通过这些机会脱颖而出,从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但是如果你连书都不读,那就根本没有任何的希望了。
所以,尽管科举制度有着种种的限制,但是人们对于读书的渴望却从来没有放弃过。
黄小牛便是其中的一员,当然他们村里边的那个地主也是其中的一员。只不过和黄小牛比起来,他有着给自己的孩子请一个先生的条件。
尽管那个先生读的书并不多。
废话,那先生要是读的书多,早就去参加考试了!或者到泾阳县城里边,甚至长安城里边,给那些大户人家的孩子教书去了,甚至去当官了。
何至于跑到这个小村庄里边,教着两个宠笨如猪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