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魏文恪(1 / 2)
太平学宫容纳百家,三教九流无不包含,但是在这百家之中,称得上是显学的,却只有那么几家,而儒家,便是其中之一。
太平学宫作为大周王朝最为显赫的学府之一,对于学生的招收很是严格,它招收的条件最为重要的一点不是出身,而是天赋和学识,因此能在太平学宫当中就读的士子在很多方面都超出了常人。而儒家作为太平学宫中的显学,它所招收的学生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就是在这些有过人之处的士子当中,还有人称“儒家三君子”的领袖人物。
王潜,字春雨,今年刚三十岁,太平学宫曾经的儒家三君子之一,寒门出身。如今官职为翰林院侍讲,从五品官职,为皇帝近臣。除此之外,他还担任詹事府行走一职。而詹事府,则总体负责太子皇子等的教育。
翰林院侍讲,詹事府行走,因为这两个官职,让无数人对王潜投来了无比关注的目光。
王潜此时看着眼前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人,平时沉默的脸上带上了笑意,甚至有些激动。
“文恪,这么多年都没有你的消息,我还以为你都死了。”王潜有些苍白的脸上都红润起来。
“想要我死,可没这么简单,哈哈”站在王潜对面的魏文恪同样激动笑道。
“说说,这么多年你都到哪里去了?家里面也一直没有你的消息。大家可一直都很担心你。”王潜激动问道。
“大家?也就是你吧?其他人还会有谁记得我?不咒我就算好的了。”想到小时候的经历,魏文恪冷哼一声。
魏文恪和王潜同出身于豫州汝阴县,而且更是只有一墙之隔的邻居,从小就是非常好的朋友。两人家里面一直都很穷,但是都性喜读书,鲲鹏徙南冥,学鸠适草野。所以他们并没有像村里面的其他同龄人一样很早的就娶妻生子,务农求生,而是凭借着一股子不服输的精神继续读书。
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没钱上私塾,两人家里只好向那些亲戚朋友去借。但是等到他们上门向那些亲朋好友开口的时候,等来的不是钱财,而是一句句的敷衍甚至嘲讽。
实在没有办法,他们只有从有书的人家那借书然后抄写下来,没有老师,他们就长途跋涉,到很远的地方去向老师请教。在求学的过程中,两人就立下了高远的志向,立誓要封侯拜相,福荫子孙。而不是一辈子都在几片田土里经历无尽的生死疲劳。
两人就这样一直到了十七岁,他们拜访过的老师对他们十分器重,并且有很高的评价。在乡府之中,两人也名声雀起,被共同称之为汝阴县的双子星。这时的他们已经对自己的学识已经颇有自信,于是就准备一起到天京去参加太平学宫的考试。
两人家里面卖了一切能卖的东西,然后东拼西凑,一路上省吃俭用,历经了千辛万苦后终于到了天京。可是等到参加完太平学宫的考试,迎接两人的结果却大不相同。王潜被大儒看中,成为了大儒的弟子,而魏文恪则是相反,他不仅没有名扬学宫,反而连最基础的考核都没有通过。心高气傲的魏文恪一下子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村里人的嘲讽,家里人的希冀,好朋友的成功,都极大地的刺激了魏文恪的自尊心。
而就是在那之后,魏文恪给王潜留了一封书信就离开了天京,多年间再也没有了音信。王潜也曾经多方打探,但一直没有他的消息,直到今天,魏文恪突然找上门来。
“我离开天京以后,很不甘心,我曾经发过誓,在还没有实现我的承诺之前,我绝不回家。所幸,在离开天京之后,我际遇还不错,我拜得了一位老师,经过他的指导我才知道,我的长项根本不是儒学,而是法家。”魏文恪唏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