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暗访吴国(1 / 2)
春末夏初,华夏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景象。越往南行,地势越加平坦,人口越加稠密。庄稼长势良好,放眼望去,几无寸土闲地,既使沟沟坎坎,立锥之地,老农们也洒上一粒黄豆红豆,夏收时也能多打一把粮食。家家户户无闲人,男女老少齐上阵。然尔与之交谈,民有饥色。问其原因,都说租税太重。国家忙于打仗储粮,地主家催收地租,剩到种田人手上,只有十之二三。农民自己编个顺口溜:
背朝青天身冒油,辛勤劳作盼丰收。
一份军粮先交齐,一份地租东家留。
余下一分归自家,吞糠咽菜瘦如猴。
年年都把来年盼,苦日何时是尽头?
听了老农的苦处,赵玉竹首先流下了同情的眼泪。杨来铜和赵明成愤恨不已。范蠡更加感觉身上担子的沉重。几人游兴全无,鞭马疾行,穿州过府。虽见红墙碧瓦,重檐高楼,怪石嶙峋,小桥通幽,江南水乡,堪比天堂,几人也是策马而过。
这一日,四人来到金陵城长江岸边,乃是长江的下游地段。河宽数里,江水汹涌,后浪催动前浪,十分壮观。江中游鱼如织,江豚翻滚,逆流而上;江面上空,飞鸟成群,也如江豚一般上下翻滚,捕捉游鱼。面对长江万里美奂美仑的图卷,这放在以往,范蠡早就诗兴大发,何吝美词佳句!?可现在,他的心象长了草一般,恨不早到越地,与文种畅谈三天三夜,一壶温茶,谋划救民之策。四人寻到一艘大船,直载四人四马过了长江,进入吴国地面。
范蠡对三人说道,我总有一种预感,我们可能要在越地久住。吴越两国世仇,我们今后勉不了要常与吴国打交道,现在大家正好利用这次机会,多考察考察吴国人文地理,将来或许有用。来铜也正好前去拜望一下你的舅舅伍子胥老将军。他现在可是闻名天下的大人物了。杨来铜听了,兴致盎然。范蠡却叮嘱大家八个字:掩蔽行藏,多听多看。
吴国是南方大国,都城在姑苏城,规模宏大,人口稠密,放在整个华夏都可称为富国,强国,大国,在南方能称为大国强国的只有吴楚两国。越国在这两国面前只能称为小弟。
四人来到姑苏城,寻到宰相府,杨来铜上前报了字号,门公前去通报。时间不长,门公即来接四人入府,说大人立见诸位。四人来到相府客厅前,伍老将军早已迎出门外。四人只见老将军站在门外,好似石柱一般挺立,双眼迥迥有神,一部黑白相间的长须飘洒胸前。让人一望,既威严又慈祥。四人上前就要拜见。老将军不许,将四人引入厅中。杨来铜和赵玉竹先行拜见,老将军笑哈哈,连连说道:“好,好。”而后,杨来铜引见范蠡,说道:“这位是我们的大师兄,实际上,我们的武功都是大师兄代师传授。对了舅舅,我送你的虎皮,就是大师兄所猎的老虎。”
伍子胥亲自搀起范蠡,连连说道:“果是英雄,名不虚传。”
杨来铜最后介绍师弟赵明成,老将军又连夸名师高徒,个个不凡。
让老将军这样一夸,气氛顿时热烈起来,大家一点拘束感也没有了。这时院公回禀,晏席已备。老将军吩咐:“这里没有外人,都是孩子晚辈,让老夫人出来见见大家。”
时间不长,老夫人来到晏席前,范蠡等上前拜见,老夫人回以半礼。而后手拉赵玉竹,从自己头上摘下金钗,戴在赵玉竹头上,说道:“头一次见到孩子,我这个当舅母的也没什么好送的,这是我出嫁时,娘家的陪嫁品,送给你吧,别嫌弃。”
这样一说,赵玉竹只好戴上。大家见到这是一支做工精良的金凤含环金钗,钗上是一只待飞的金凤,口含九连金环,最后一道金环上还镶嵌一粒白玉,显见价值不菲,这充份体现了老夫人对这位准甥媳的十分满意。
晏席共有十道菜,五荤五素,主食有米饭和包子。吃饭过程中,范蠡见到伍相国掉了一粒米饭,他马上用筷子夹起,放入口中。范蠡心中感叹:前为将军,现为大国相国,竟如此节俭,爱惜粮食,真是一位爱国爱民的好管家呀。这样的人是高官厚禄难以买动的人。
范蠡一时失神,正好自己也夹起一粒豆子,也掉落桌上。他马上夹起吃了。伍相国自见到范蠡,见他两太阳穴坟起,额部圆而阔,双目神足,走路不急不缓,步子迈的很大,说话不疾不慢,举止彬彬有礼,进退有矩,早生好感。只是初次见面,了解不多,一时不便多言。
晏席自然离不开酒。酒是米酒,酸甜适中,十分爽口,连赵玉竹都喝了三大杯。不想米酒有后劲,把她的两个小酒窝都染红了,他第一个先下桌了。其他人也陆陆续续下桌了。这时,管家将大家一一安排好了宿处休息。伍相国将杨来铜领到客厅叙话,了解他分别后的情况和范蠡的有关情况。杨来铜一五一十全讲了出来,唯一遵照范蠡的吩咐,漏掉了会见文种和下步将去越国的打算。虽然是甥舅之间的私下谈话,老相国也觉察到了范蠡绝非凡品,再加上自己的观察,以及杨来铜叙话中对范蠡的极力称赞。他已下定决心,要将范蠡引入吴国,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来栽培。他语重心长地对杨来铜说:“孩子啊,你能与范蠡结为师兄弟,这是你一生中最正确的决定,最大的幸福,最值得珍惜的事情。我决定将你们四人全部留在吴国,奏明吴王,授予官职,当然范蠡的官职要远远大于你们三人。你先把我的话传给范蠡,当然了,明天我还要亲自同他谈谈。”
尽管老相国昨晚甥舅会谈很晚才就寝,但今早仍按时起床上早朝。临走时,他吩咐院公,留住四人,下朝后,他要与四人共进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