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都能入军了,还削什么藩?(3 / 5)
毕竟,两年之前,这位可是当朝的礼部尚书。
李至刚!
这位曾经的礼部尚书,之前也是建文旧臣,和解缙一样,识时务者为俊杰。
所以在朱棣登基后,他也和解缙,顺利成为了大学士。永乐二年,朱棣册封皇太子,这位又和解缙,共同成为了东宫侍讲。
解缙编撰《永乐大典》,享受尚书待遇时,这位早已成为礼部尚书。
李至刚深谙媚上之道,当初朱棣刚刚登基时,这应天府着实住着难受,李至刚见此,便猜中了心意,第一位提出设立北平府为陪都,同时根据应天府规模,建立北平府。
朱棣大喜,此人甚懂朕心意,没过几天就被提拔为“礼部尚书”。
只是,李至刚本人品格操守又有问题,前几年被参后,关在牢里一阵子,之后放出来再次启用,正二品瞬间掉成了正五品。
不过这在朝官之间,也很正常。
今日你先上,明日我再登场。
哪怕是贬到岭南等偏远之地,只要君上还记着我这个人,那迟早都有回来的时候。
所以这些朝廷大臣,在官位之上时,虽然有上下尊卑之分,但是在私下的交情里,却也不敢托大。
特别是文臣之间,看似打生打死,对某件事争执不休,但私下里,其实还能在一个桌子上吃饭。
当然,断人钱路,官途者,如杀人父母,这又是另一番说法。
而此时,李至刚断然上前,自以为抓住机会。
连忙高喝道:“皇上英明,现如今的诸藩子弟虽有爵位在身,但一旦五世而斩,以后没有爵位、没有岁俸的诸藩子弟,与我大明百姓有何不同?”
“只要不是商人这样的贱籍,当朝这衮衮诸公,难道还能阻挡我大明百姓的科举之路、上进之心不成?”
“诸藩子弟也有报国之心,以后未尝不是我大明的栋梁之才!”
此言一出。
朝官之内,跟随李至刚的数人,也是连连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