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配角(2 / 3)
就在这时,一位新的英文老师到来了。
这位英文老师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方式,教授学生不同往日的思想,使得学生们发生转变,那些受到感染的学生们还组建了一个叫死亡诗社的社团。
随着社团成员对于陈腐校规的反抗——有人在青春期躁动,暗恋上名花有主的姑娘;有人自身所坚持的梦想与父母的期望相抵触;有人在校报上发表文章,要学校招收女学生——他们和周遭压迫他们天性、梦想的环境的矛盾也越演越烈。
最终,一名学生因自身所坚持的梦想被父母激烈抵触,要被转学,落入更加悲惨的境地时,在绝望之下开枪自杀。
学生的死震惊了威尔顿。校方迫于舆论压力,开始调查学生自杀的原因。一名社团成员在调查中供出所有事情,校方最终认为,英文老师对于学生死亡事件负完全责任。
于是,校方联合学生家长给社团学生施压,要他们承认——自杀者是因为老师的错误思想而自杀,不然就要被学校开除。
最终迫于压力,所有学生都在校方出具的所谓报告书上签字,只有一名学生不肯签,他最终也被开除。
在末尾,那些被迫签字的学生,在与老师最后见面时,无视边上校长的威胁,站在桌子上完成了与英文老师的告别——以此表明他们已经深深受到了老师的影响,完成了深刻的转变。
希姿见到兰登读完了剧本,开口询问:“你怎么看,你觉得这个剧本怎样?”
兰登还能觉得怎样,他当然是连连点头。
希姿又问:“男主角,也就是那个英语老师,自然不可能你演。你觉得哪个学生的角色比较好?”
兰登有些讶异,“我还能选角色的吗?”
希姿不置可否,“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有四个,自杀的,出卖社团的,因为不愿签字而被开除的,以及选择签字最后又带头站上课桌的班长。你总不会选择演出卖者的角色吧?”
“如果实在没有选择的话,我也许会试试。但既然有的选,当然不可能。”
兰登随意地回答,又试探性地问:“自杀的那个?”
“因为自己的梦想不被父母理解与支持,然后就在深夜吞枪自杀。这固然是个让人影响深刻的角色,但为什么是他而不是不愿签字而被开除的那个呢?”
兰登将手中的文件放回桌子上,摇摇头:
“我不知道,我感觉这两个没什么区别。”
“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希姿换了个坐姿,舒服地将整个人缩进沙发靠背里:“他们两个做的事,都是很激烈,但普通人不会选择的,而你要知道,影院的观众,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他们能为这两人哀叹,佩服他们的勇气,但却无法得到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