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砸驴入江湖(五)(1 / 1)
师徒两人经常在一起,除了偶尔说说“屁”话、讲讲故事,讨论最多的还是金鼎商厦的贷款具体回收策略。行里目前确定的收贷方式是算是“理收”,高行长在内部会议上有过指示,对于这次国企改革中出现的不符合核销条件的不良贷款本着支持拥护体制改革的目的,不能硬收,切忌依法收贷,要采取积极、灵活、稳妥的资产保全措施。
荣锦被高行长慧眼识珠,大胆使用,心里一直想着知恩图报,快出业绩,恨不得明天就把行里的不良贷款全部消灭干净,但现实没那么简单,面对着各种无理的推脱、拒绝,又没有强硬手段,荣锦感觉真是油锅里捞金子———无从下手。
包黑子看出了荣锦的心思,说了自己的看法:“这几年银行尽干些釜底抽薪,下雨收伞的事,也应该换换思路了。金鼎商厦是有发展前景的好企业,这个南方人能把债务全部承担下来,说明他讲信用重口碑,真心想搞好企业,所以不能急三火四!别天天想着从金鼎身上啃一大块肉来,当个收贷标兵啥的,除了自己,还得想着别人,很多时候,帮别人才能帮自己。”
确实,事情发展很多时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这次,一头小萌驴带着天意将叶全和荣锦联系在一起,这是生长地域和环境完全不同的两个同龄人。当荣锦学成归乡坐上三尺柜台的时候,叶全已在东北这块异乡土地上耕耘了十年,他初中毕业就跟着叔叔担着眼镜摊子从南方老家来到这里,眼镜没有什么太高的技术含量,却是暴利商品,加上双台当地的国营眼镜店产品单一,服务落后,叶全很快赚到了第一桶金。恰逢这时当地老国企体制改革,要引进民营资本,敏锐的商业嗅觉让叶全感觉这是做大做强的好机会。
金鼎商厦是当地最大的商超,也在产权转让企业之列。商厦原管理层放弃接盘,政府只能向社会招标,当地企业家中也不乏看好这家企业的,但碍于巨额贷款包袱没有敢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金鼎商厦的职工齐心抵制买断工龄的裁员计划。
不出所料,志在必得的叶全以高于净资产五倍的最高报价一举中标,创当地改制国有企业产权公开交易最高价格,不过,政府也对金鼎商厦的改革提出了严格要求,即不允许成立新主体,不允许改名,不允许裁员,不准逃废债,一年内扭亏为盈,否则重新进行招标。面对这些挑战,年轻的叶全信心十足,稍稍感到有点压力的就是双台银行两千万的贷款。金鼎改制后,银行以企业发生巨大变故为由提前收贷,查封了企业账号,对此,叶全非常不满,别的改制企业都允许申请展期或者借新还旧,有的还核销和减免本金和利息,为什么对金鼎商厦这么强硬,享受政策怎么还分本地人和外地人?对于这笔老贷款,叶全嘴上不说,心里是极不愿归还的。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他安排从老家探亲的婶婶临时当出纳员去银行开立私人账户,现金体外循环是家乡人擅长的手段,也是对付银行账户监管的有效办法。没想到婶婶从来没见过驴,更没见过驴“惊”,多亏了荣锦的钱箱,才保住了婶母的性命和几百名员工的工资。叶全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上门感谢荣锦,且带着电视台记者,表扬银行员工的同时也提高了金鼎的知名度,巧妙炒作,公私兼顾,叶全之精明可见一斑。
不过,双台人可不是一般的东北人,论“诡道儿”在整个东北都是首屈一指,高行长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既然你叶全大打“红心”感情牌,这可是双台人擅长的套路,二话不说给你打回去,而荣锦就是这张“同花”回头牌。叶全对高行长安排荣锦当管户信贷员有点意外,但开始也没太在意,觉得荣锦面善心软,不难对付,且在业内也属于菜鸟级,虽欠了他一份人情,但现在做事讲究公私分开,公事公办。不过,叶全和荣锦接触的一段时间里,感觉对方除了有个好心眼儿,更有个死心眼儿,隔三差五就来催贷款,风雨不误,而且观念中只有公没有私,每次请他吃饭都被婉拒,弄得叶全一见荣锦就头疼加心疼。
叶全是成心不想还钱,荣锦是根本不听他的各种理由,有眼无心的碰见有心无眼的,石碾子遇见了蒙眼驴,天天重复着千篇一律的车轱辘话。多亏两人年龄差不多,都还是单身,还有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来“润滑”,从历史题材到军事题材,再到体育题材,不过聊得最多的还是女人,关于中国哪里的女人漂亮两人一直争论不休,都认为自己家乡的女人最漂亮。
叶全对双台女人没建立起多少好感,当年逃担儿摆摊儿的时候没少受她们的气,不过,既然你荣锦硬说本地女孩漂亮,那就给你下了个套儿,叶全假装很认真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荣锦近期能帮他介绍一个让他心仪的当地女孩,他就答应年底前还一部分贷款。这本是叶全推脱还贷的借口,荣锦却是个实在人,把这事牢牢放在心上,认真着手操办。
他开始在自己的女同学、女同事中物色,九十年代初,双台女人的物质追求还没那么赤裸裸,仍延续着八十年代的标准,停留在高学历、好家庭及好工作上,很难把择偶目标对准私营业主身上,即使是金鼎商厦的老板。加上叶全根本没有相亲的诚意,所以几次给叶全介绍对象,全部以失败而告终,正当“驴秀才”无奈之下想放弃的时候,他遇到了“铁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