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论子母之贪(1 / 2)
人生万道论四
论子母之贪
—周北辰
战国策触詟说赵太后里写道:“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太后刚执政时,遭到了秦国的猛攻,求救齐国,齐国却要长安君作为人质,才肯发兵相救,长安君是赵太后的小儿子,这么能舍得呢?
后来左师触詟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今长安君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一旦你老人家去世了,长安君凭何在赵国自主其位,不若乘今天的机会让他替国家立下功业”
赵太后思量再三,终于放长安君为质于齐,齐兵出,遂解其违困。其实人间所谓真正的喜爱,是放手让他长大,就像老鹰,要残酷的让雏鹰学会飞翔。也如兔子,需早计谋挖窟免得猎人罟网,何况,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是以分离为目的,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你站在远方,心里说,不必回头。
但有些父母太过贪爱孩子,恨不得为孩子操劳一生,生活中的种种琐事,总是舍不得放手,非要把什么都预备好了,使之成为妈宝男,可是,在深处而言,其实是沉沦于贪欲,乃为一种妄念。妄认客尘以为自身,不过迷失失道。因为子女是即我而非我的人,即一切众生的灵魂俱混沌而生,大家本无瓜葛,而其躯体,性交而成。但瓜熟蒂落,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足够,众鸟酬鸣为的不是竹子,长风亦为竹子越岭而来,一切皆为自身。故轮回中,一切相遇皆是虚妄,梦中花,水中月,前尘看尽,一念成仙。若太过于执着,则生贪念,便是前尘虚妄,惑汝真性,认贼为子,失汝元常。
佛家有一个公案,有一家人有婚事,请志公和尚去念经,和尚一进门槛,便念道:“古古怪,怪怪古,孙子娶祖母。
猪羊炕上坐,六亲锅里煮。
女吃母之肉,子打父皮鼓。
众人来贺喜,我看真是苦!”
这便是什么原因呢?便是由于长辈失去自我,贪爱子孙,临终放不下对子孙的执着,于是投胎在其周围。原来,这位祖母在临终时,她拖着孙儿的手,心里很舍不得。她说:“你们都成家立业,惟独我这个小孙儿,没有人照顾。唉!怎么办呢?”老泪横流,说完便去世。
她到了地府,阎罗王便判她:“你既然这样宠爱孙儿,还是回去做他的妻子,好照顾他。”于是,祖母便托生来做孙子的太太。所以世间上的前因后果,有时是很可怕的。
由于贪爱之心,一家人六道轮回,为猪为羊,相互辗转,不得解脱,这不是很恐怖的事情吗?当然这是佛家之事,我也不知道真假。但我们生活中,却是极应该父母放下对子女的贪爱,子女放下对父母的贪念,因为种种贪爱,本身便是一种罪过。
人类之所以从母系的乱欲社会进化到文明社会,是因为每一个生之为人的,需要诞生其独立的意识,才能完成其生命的成长。而所谓亲属,是一种小范围的群体意识,这个群体接触得最久,群体里的个体和个体之间有很深的私线缠绕。根据阴阳的变化规律,阴阳的个体在靠近的接触过程中,或相吸相引,或相互变化,于是群体内的个体似乎有心灵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