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绝世之恋 上(2 / 2)
而饮食男女,色欲交媾,对世人的影响太大了。从中阴身看见男女交媾,心生贪念,随既入胎,生死颠倒而轮回,几乎众生,对于阴阳男女,多是随波逐流,被欲所迷,几天一漏,直至终老,然后轮回入胎,不是很恐怖的吗?
人于色欲之中,独生独死,独来独往,苦乐自当,无有代者。沉溺于男女相媾之欲,却不知觉悟,释迦牟尼当年纵横人欲深处,知晓世人所追求的一切欲望尽为虚妄,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采取一种觉悟观察的方式,不被人欲所迷惑,最终看破,放下,觉悟成佛。故后来佛教,对于男女,总是断舍离,传白骨观,不净观也好,都是希望世人看破色欲的迷幻,因为色即使空,空即使色,佛对于世人,总是慈悲,因为他们是以觉悟超脱而修行。一切断欲,截意根源,昼夜守一,必入定意。
人欲海,烦恼深,雷云深处足云烟。人在人欲的深处关头,总是不能自持。而儒家圣人一派,都是追求至高无上的人格,光明正大的气概,他们有仁义之心,良知之心,故而他们对于男女,采取的是发乎情,止乎礼;采取的是君子好色而不淫。何为君子好色而不淫,美色世人都喜欢看,有些俗夫便起奸欲之心,想要靠近拥抱,性欲交媾,直到漏其精而贤者模式。总是不思悟其自身的道德,人格追求。而圣人君子之流,知晓男女俱为独立的个体,故而他们看女色,只为欣赏,不会想交融合一,做非礼非法非道之事。
圣人之流,常追求高尚的品格,公平之正义,他们纵横男女人欲深处的时候,心志不被所迷,佛陀圣人俱为不漏之身,不会因为阴阳男女而漏精,但圣人之流,常为战胜,故儒家多浩然正气。缘和,如儒家公平正义,各种人格追求,在人欲深处,若起了欲念,漏了精,俱为假道,伪君子。天地氤氲,男女构交,这里面产生的能量,足以诞生万物。而所谓真正的道,也常常潜伏在人欲的最深处,这个世界很多的能量气运福泽全部在人欲海的最深处,你想深入的去攫取气运道果,就必须战胜人欲,控制人欲。或觉悟人欲,只有这样,才能悟道,修出道家的清气,儒家的正气,佛家的静气。
曾经有人说圣人也会有性交之念,也有夫妻房事之欲,我委实不能承认这个,因为一切圣人神仙佛菩萨之流,其实都是没有男女欲望,或者战胜男女欲望的。他们俱为先天混元无极的大丈夫身,只不过悟道的过程有差别。儒家是战胜,佛家是觉悟,道家是什华,故而他们仙风道骨,文章也完全不提及此事,只是论道。释迦牟尼把人欲海走遍了,所以直接是要超脱三界六道,到达一种不死不生,不来不去的境界。
佛家太狠,断舍离,道家太高,超凡脱俗,而儒家,是打着战胜降伏,故孔曰取仁,孟曰取义,多是有浩然正气,所以他们也是最喜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无畏之正气,勃然不灭的雄伟之气,他们战胜人欲没有一千,俱有八百。各种人心的私欲,邪念,没有影响他们心中的正义,所以圣人多仰不愧于天,俯不诈于人,刚正宏大,坚韧不拔,忠贞不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与日月和其光,与天地和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勤学五明,宏范三界。
无论你想学道家的逍遥,佛家的超脱,儒家的正义,或者是想建立什么样的思想,都必须经历人欲的考验。如果你的心困阴阳之中,意识贪念男女之欲,你会漏精,你会轮回,你又谈何逍遥,谈何解脱,所谓的道德仁义,光明正大没有经受住人欲的考验,又如何养气?人越是在最不能把持,念头最复杂之继,才能挖掘最深层次的我。
为和?因为最深层次的人欲,便是一念无明,从原始来,看见男女构精,起了贪念,入胎住胎阶段,迷已为物,妄认客尘以为自身,入了男身女身,心便随爱欲而颠倒。所以修行,便须深入人欲去修,去无明爱欲场中修,天地氤氲,阴阳相构,万物化生,这里面的能量足以支撑整个天地的发展。各种能量,气运,道果,俱在爱欲深处。如果一个人在爱欲深处,心有一分正气,清醒便有十分,心有一分清气,清醒便有十分,因为你的气感觉会被奖励。在无名爱欲海中,本就有无边的气运。你要做到旁观者,觉悟者的心态,你要保持你的心不被情欲所迷,不会想着进入男女,那么你的心便不颠倒,不为情欲所迷,不为众邪所扰,吾保此人,必得道也。
故而一切没有经受住人欲考验的道,都是伪道。只有在人的心最乱,贪念最重地方,才能考验你所谓的道是否真正拥有。人欲的危险中同样隐藏着千载难逢的机会,万物相生相克,当你在无边爱欲的深处,可以洞明人欲心纵横的时候,你瞬间得道,优入圣域。
但可惜,在阴阳男女的无明爱欲深海中,很多人连最基本的仁义道德都没有。于是,会越来越缺失自我,你的灵魂,意志,会越来越弱。沉沦爱欲,令慧根变得愚钝,只痴迷于欲望所带来的欢乐,不仅导致慧眼盲目。并且磁场,气场杂乱,太过于贪爱男女相媾,常常与鬼交和,使自己的灵魂密码一片芜杂。最后因为习气牵引,常常入三恶道,入畜牲道,地狱道中,不胜枚举。而神仙,圣贤,佛菩萨,都会有一个最基本的,叫无漏之身。他们的道比人欲更重,坚守自我,在阴阳两性中终生不漏,使自身的磁场趋于稳定,光明,故而成圣成佛,顺则凡,逆则仙。
不生不灭,于一切欲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一真一切真,一沙一尘劫,若开悟顿教,不执外修,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