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报到(1 / 2)
按入学通知书要求,十月四日、五日是报到时间。向文允考虑四日去报到,这样有宽裕时间做些准备。到学校报到,本来可以坐火车去,但需要转车折腾几次,带着这么多行李不方便。父亲联系了工厂的熟人,决定坐工厂专车到宁江,不仅方便,还可以省下几个钱。熟人说已跟司机张师傅交待好了,司机说知道学校位置,顺路嘛,可以直接送到学校。工厂专车主要是方便工作人员到宁江出差办事,每星期一、三、六各一趟,全程约需三个小时。
上午八点,向文允和父亲带着行李——一个大编织袋里装着铺盖被褥,一大一小两个挎包里分别装着衣物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在工厂办公楼前上了车,父亲忙跟司机张师傅递烟打招呼,连声说着感谢的话,张师傅说不用不用,好说好说,不要客气。他们在后排位置坐下,安顿好行李。车上大概有二十几个人,都是工厂的职工,东北人健谈,专车驶出不久,就开始高谈阔论起来。
父亲见车上人声嘈杂,说话也就互不打扰了,他对向文允说:“到学校报到后,我们下午到一个亲戚家去,是我的一个远房侄女,我已想法跟她联系上了,我引你跟她认识一下,在宁江人生地不熟的,也好有个照应,顺便给她带点土特产。”
向文允有些惊讶:“宁江还有亲戚呀?怎么没听说过呢?”
父亲说:“是这样的,我太爷跟你这个姐姐的父亲的太爷是亲兄弟,在他们那一辈有兄弟四个,后来自立门户,各在各地生活了,由于离的远,后来也就没有来往了。按说呢,你跟她是一个高祖的同族姐弟。她丈夫跟她是一个大队的,在部队当兵,是副团职干部,去年才转业到宁江工作。”
“噢,原来是这样。”向文允心想,这都绕糊涂了,反正这远房亲戚是够远的了,怪不得以前没听说过:“这个姐姐跟她丈夫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了?”
“她叫向荣芝,可能比你妈大两岁,四十岁吧,她丈夫叫叶兴全,其他情况也就不清楚了。”父亲说。
听父亲说到这位姐夫姓叶,忽然想到了叶丹,听说她爸爸也是部队转业干部,就在宁江工作,会不会是他们?又转念一想,姓叶的那么多,不至于这么巧吧?
大约十一点多,工厂专车进入宁江市区。宁江,对于年轻的农家子弟向文允来说,是一座陌生又很大的城市,尽管当年只有三十多万人。宽阔笔直的街道,两边林立的高楼,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人群,比家乡的县城繁华太多了。
工厂专车离开行驶的大道向右拐进一条不太宽敞的街道,行驶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学校,在门口停了下来。父子俩向司机张师傅连声道谢,带着行李下了车。
学校大门朝南,显得比较气派。门楣上挂着醒目的红色横幅标语——“热烈欢迎一九八零级新生入学!”进了大门,又有红色横幅标语映入眼帘——“金秋欢聚迎同学,青春激扬向未来!”“新起点,新目标,新辉煌!”一条绿树成荫的笔直道路向北延伸,前方左侧有三栋宽大的平房,右侧是一个大型操场,摆放了好几排桌椅,是各专业班级的报到处,已经有不少同学在报到登记了。操场的北边,矗立着一栋高大的六层楼房。在道路的中段以北两旁,分布着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平房。再往北,又有几栋楼房掩映在树林之中。
向文允找到统计专业班报名处,登记后,领取了入学须知、班级同学名册、学生证、校徽、饭菜票和寝室钥匙。一名男同学微笑着过来打招呼,引着向文允和父亲向学生宿舍区走去,并指向左侧一栋平房说,那是学生餐厅,现在已到了中午开饭时间,到寝室安顿后抓紧去就餐,今明两天报到期间免费就餐。
向文允被安排在宿舍七区三号寢室六号床位,是个上铺。寢室门掩着,里面已放有几件行李,但没看到人。向文允把被褥放到床铺上,从挎包里拿出两个钵子和勺子,与父亲一起到餐厅去吃饭。
偌大的餐厅里,大约有十几个搭饭的窗口,有许多排简易的条型就餐桌椅,不少人正在就餐。向文允来到一个窗口,向搭饭师傅出示了学生证,并说需要给送行的父亲搭一份饭菜,搭饭师傅瞅了一眼,微笑着说声好嘞。向文允看看饭菜,米饭至少四两,菜有萝卜片炒肉、辣椒炒鸡蛋和煎豆腐,一吃感觉味道挺好,就喜滋滋地对父亲说,这比高中伙食好太多了。父亲点头称是,指着两边桌子上放的大桶说,那可能是汤之类,看样子可以自己取用。吃完饭后,向文允到跟前一看,果然是汤,不过是比较简易的那种素汤,父子俩一人舀了一铁勺,尝了尝,味道也挺好。
离开餐厅,父亲对向文允说:“学校伙食不错,住的也还可以,这次给你五十块钱,你节省点用,这三四个月也够了,你回寝室整理一下铺盖,我出去到附近大商场看能不能买到行李箱,这种东西在家和出门用起来很方便,还得买个暖水瓶。”转身刚走出几步,又折回来说:“等我买东西回来就到你堂姐家去,今天我是回不去了,明天上午坐八点多的火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