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最后的方案(1 / 3)
李柘趁热打铁,拿出了张煌言修改后的草案,递给郭之奇。
郭之奇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他赞同非常时期行非常之事,赞同统一军政大权于弘农郡王府,却对官制嗤之以鼻,加以痛斥。
“殿下,大明传国近三百年,从来就没有政务院之类的衙门,说法。吾理解分权之义,此前草草设置,也就罢了。此次陛下圣旨钦封,赋予开府之权,却不能太过草率。”
李柘没有立即反对,他想听一听郭之奇的建议:
“大明官制,洪武三年,太祖曾下令置王相府,左、右相各一人,左、右傅各一人。设置参军府,参军一人,录事二人,纪善一人,后来又设立了典签司、谘议官、王府教授,现在的王府长史司,就是从这里脱胎而来。”
“王相府,处理藩国政事,参军府,统领藩国军务;典签司处理刑狱,谘议官负责监察,教授则是监督学政。吾以为,此制,正适合当前局面。”
“王相府之下,可仿照朝廷,设立司、曹。地方上仍大体沿袭旧制,慢慢修正即可。”
新衙门叫什么名字,李柘其实没太多意见,只要集权、分权的意思到了,即可。
“老大人说的有理,可否写下?待连总督到了广州,再行商议如何?”
郭之奇心知这个草案是李柘的意思,也就没有坚持,打算和连城璧通了声息之后,再做劝谏。
只要平南军能打赢,最终迎回天子,哪怕出格,郭之奇都认了。
连城璧是等王兴到达梧州后,一同归来的。
对于天子在缅甸的遭遇,虽然唏嘘不已,但却没有郭之奇那么大反应。
这么多年下来,支撑抗清的,已经不只是天子,而是那颗强大的心,转好的局势。
对于李柘的草案,王兴不置可否,他只想在西线好好作战。
连城璧倒是提出了和郭之奇一样的问题,既然接受了天子任命,不可太过出格。
几人几番讨论,最终拿出了最终方案:
弘农郡王府下,设置王相府,统领民政,连城璧为左王相,郭之奇为右王相;张煌言为左王傅,夏时勉为右王傅。设置谘议府,负责监察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