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死生同,不相负(2 / 4)
兵部乃至更上层不换人,他都得老实儿在这趴窝。
要不咋不就近调在北四府,或者其他容易立功晋升的地方呢。
“你厉害。”文垣闻言竖个大拇指给他。
虽然不知究竟,但身处大溱官场多年,有些事也不是那么难想明白。
“可安西军…”随即文垣又开始挠头,叹道:“黄白财色耀人眼,富贵繁华迷人心啊,这么大个事儿,咱们直接按下,是不是也不好?”
宁郃看他一副又怂又担心,不忍坐视不理,又担心殃及自身的纠结样子,不禁莞尔,道:
“这么说吧,上面要是想管,他们不会傻到看不出这些东西来路有问题,届时县尊只需把仍有余党在外之事一说,自有人去查。可要是没人想管,咱们报上去也是无用,一样被别人按下,反给自己找不自在。”
文垣再叹一声,摇头不语。
不是他不认同宁郃的话,而是他知道这话是事实。
大溱虽说是三十二都督府,但除了太祖年间,不算边军,大溱并不实设掌一地军事的大都督、大将军的,包括禁军九卫在内,都是虚设遥领,有个名头而已。
至于各种政务一般都是郡县自理,太祖时期也没真让各大都督领了去,一直都是军政分治。
只是每年有巡察御史,不定期出京,巡视各地,以及偶尔派驻官员,置行台尚书省,总管一地,梳理各郡县政事数年,而后再往他地。
各地府治,平时也都是由当地郡县官员治理的。
到了而今泰和一朝,四王所在之地,行台尚书省成了常置,无论是否战时,都总领十六外府政事,不给四王任何插手各地的机会。
四个行尚书省的存在,把没把各地政事梳理顺畅两说,战时非战时对四王无不掣肘倒是真的。
这事儿不吝谁好坏,无非是个各自立场问题,却该分个时宜,讲究个实际、时机。
而安西军所在,为西四府之一的西海府。
依太祖制,边军生乱,四王掌兵以安边境。
虽是临时应急,却也可让雍王,有了时隔多年再插手安西军以及西四府各地军务的机会。
是以别说查出从安西军中贩出三百套甲胄,就是三千套,他们能上报到郡里,最终也会被行尚书省给按下来,不会透出一点儿风声,避免给雍王这个机会。
甚至郡里要有眼色,直接就会摁下,现在这些甲胄数量都不会尽数报上去。
“且行且看吧。”末了文垣还是决定依宁郃所言,先不殃及自身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