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沈周,我们聊聊(2 / 3)
“石田先生,石田先生是谁啊?哦,是找在下的,在下就是沈周沈启南。不知公子有何贵干?”
“刚才我在县衙观审了长洲知县断你垫赔欠粮的案子,有些事宜,想问问你。”
沈周一脸苦笑道:“这有什么好问的。在下还要回去,抓紧时间变卖家产,还上欠粮。”
“在下从京师里来,在南京官场上还认识些人。还请石田先生把原委细说一遍,看看还有什么转圜余地?”
沈周看了看朱见深。
虽然年少,不过十余岁,但是穿着华贵,气宇轩昂。后面跟着的众人,像是教师、管事和护卫之类的,非富即贵。
说不定真有什么转机。
“公子有什么只管问,在下会一一细说。”
朱见深指着不远处的茶馆,“石田先生,我们去那里坐下来说。”
等到大家坐下,伙计把茶水都端上来,朱见深开门见山地问道:“听说石田先生是世代粮长?”
“没错。从在下祖父时开始,沈家便担起本粮区的粮长一职。”沈周答道,“那时还是洪武爷在世,粮长由本地多粮多丁者担任。我们沈家是长洲世家,有良田上千亩,家族人丁兴盛,顺理成章地成了粮长。”
“当粮长很苦吗?”
“苦?”沈周长叹一声,“洪武永乐年间,里甲粮长,必定是地方有名望、平日行义,被众人共推者才得以担当,当时有乡官之誉,充任者皆以为荣。家祖家父还曾教诲在下,以能充粮长为贤,而不慕科第之荣。”
听到这里,刘健转向朱见深,颇有感触地说道:“殿下跟我们讲过里甲粮长在国朝初期,利国利民的益处,可见一斑。”
沈周忍不住看向朱见深,来不及细想,只是顾着自己的情绪说道:“殿下说得没错。里甲粮长此前确实利国利民。里甲之编,均其户口,可举纲以知目;首长之役,择其望族,如以臂而运指,意甚善也。”
“可是到了宣德、正统年间就不行了,里甲粮长成了赔钱的差事,要命的苦役。里甲户口纷纷逃亡,粮区秋粮年年收不足,全得里甲粮长垫赔。一年又一年,十几年下来,金山银海也赔得倾家荡产。”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李东阳和刘健异口同声地问道,然后两人对视了一眼。
“什么原因?”沈周微张着嘴巴,呆呆地想了一会。
“在下想来,大概有几个原因吧。一是各里各甲的人丁,田产数十年来,变得太多了。有的人丁减少,甚至绝户。有的贫困,田产变卖一空。可是上面还是按黄册鱼鳞图来征役收粮。”
“数十年来,黄册鱼鳞图一直没更改过?”刘健瞪大了眼睛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