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这学习能力真变态(1 / 3)
第二天,经过昨天的事件发酵,张贤的名声一下子就在学校里传开了,有说他一个人打倒了七八个人的,也有说他打倒了十几人的,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张贤懒得管这些流言蜚语,原本就打算借着这次的事情,让一些人离他远点儿,不要再来打搅他思考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上午第二节是班主任老朱的英语课,记忆没有重合以前,张贤从不主动学英语,只有初一的英语考试及格过。
自从来到了这个世界,张贤就喜欢上了这里,不管什么课,他都听的很认真,就像是一块干海绵遇到了大海。
老朱是一个四十岁出头的中年妇女,微胖的身材,个子不高,梳着一条短辫子,从外表看老朱,实在是普通不过,但是她却说的一口标准的美式英语,而且很流利,上课很少讲汉语。
昨天的打架事件目前还只是在学生中间传播,老朱还没有听说。
课讲到了一半,语法和单词等新内容讲完,老朱开始提问,叫起来的同学基本都是班里的学习尖子,就这些人回答的也是磕磕巴巴,不过老朱已经很满意了。
张贤对于老朱提问的那些问题,心中早已回答了千百遍,觉得简单的过分,怎么这几人回答的如此吃力?
上午还剩两节数学课,数学老师姓杨,这个人很有点意思。
他是一个小儿麻痹后遗症患者,身体的协调性很不好,左手常年保持着鸡爪状,走起路来也和残障人士差不多。
但老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人,虽然身上有病,但竟然把大学本科拿了下来,七十年代的大学生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一千人中也未必有一个,可算是千里挑一的人才,而且从老杨站上讲台,每年评选都是优秀教师。
并且老杨还是国家级的学科带头人,简直就是学校的活招牌,很多家长都是冲着老杨的名声才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的。
晚饭后,张贤来到了图书室,这里有一些课外读物和各学科的拔高题,张贤随便借了三本书,《大脑的秘密》、《每日一练-英语3单词》和《奥数的起源》。
“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1934年到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的名称,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举办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有关专家认为,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大脑的秘密》这本书张贤看的认真,里面粗浅的讲了讲人类大脑的构造和关于神经元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张贤目前就想弄清自己到底是怎么拉。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自习的时间,晚自习是下午七点半到九点,每到这时各科老师就会想尽办法来争抢占用尖子班的晚自习时间,都想让尖子班的学生在自习时偏向自己所带的科目,每学期末如果所带的学生出了好成绩,老师的绩效工资就会有很大幅度的增长。
张贤所在的班不是尖子班,最多只能算个普通班。
全年级十四个班,每次考试,班里的平均成绩和总分都排在年级倒数几名。
一般这样的班,晚自习老师就是过来看一眼就走,只要保持安静就可以,具体学生们干什么,老师不太管,只要不影响其他班晚自习就可以。
张贤正看着手里的书,听到了晚自习的预备铃声,那本《大脑的秘密》已经看完,所以就放到了桌子上没有带走,他把没看完的书悄悄的藏在了自己的t恤衫里,跟着人群混出了图书室。
走在回班的路上,张贤心中寻思:我现在不管看什么,都能很快的记住,我印象当中自己的记性并不是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