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外婆的嫁妆(1 / 3)
时间过得也快,过了冬至很快就到了过小年,农历二十四扫尘的日子,乐琪帮着外婆把里里外外的家具,木板墙壁,门框等都擦洗了一边,井水暖暖的,阳光非常温和,清洗过的门框门板被太阳一照,干净的亮眼。
外婆开始做蓬蒿红豆团,萝卜团,隔沙糕等过年的糕点,邻居的婶婶阿姆也来帮忙,和粉的和粉,捏团的捏团,烧火的烧火,秀月也过来帮忙,这里的邻居都是互相帮忙做,今天做这家,明天帮那家。一个小小的堂屋挤满了物件和人,你一言我一语地热闹像热气腾腾的隔沙糕,冒着欢乐的热气,屋子里充满了甜香的味道。
一个婶子进来就“加把火,加把火地说,”乐琪不解啥意思,秀月哧哧地笑了,偷偷地附耳乐琪:“这里的规矩,到邻居家串门,看到人家在蒸糕要说加把火,这样容易把糕蒸熟,要不然糕蒸生了,要责怪来人的不懂规矩。”
“还有这说法。”
两个女孩窃窃私语地说话,旁边的阿姆问她们说些啥,两人咯咯咯地笑了起来,说不能告诉你。阿姆顺口就说:“囡囡家就是花样多。”
蓬蒿团蒸熟了,一个个青绿的蓬蒿团像圆滚滚的小胖子穿着亮晶晶的糯米衣,乐琪伸手就想去拿来吃,刚出笼的团太烫了,烫了一手指,赶紧把手指往嘴里一吮,外婆赶紧说道:“慢慢来,慢慢来,太烫,等会吃,先供灶皇菩萨才能吃。”
外婆恭恭敬敬地给灶皇菩萨上了一炷香,供了两个团,然后请阿姆、婶婶们快趁热吃,甜甜的桂花红豆馅,清香的蓬蒿草的香味,乐琪对于这点心不陌生,在现代外婆做起来吃过,原来在近千年前就有这个做团做糕的传统,这糕团的寓意是团团圆圆年年高,至今在现代的彭姥县的一些小村庄,家家户户还是在做这点心,在现代,乐琪都是吃现成的,她没有实际操作过,而在遥远的宋代,却让乐琪学会了民间最传统的最纯正口味的糕点做法,那个味道实在是太香了,太好吃了。
到了农历二十八居然还有人结婚办喜事,年前年后都是外公出门做厨的忙日子,乐琪就经常钻到外婆的被窝里睡觉,也许原身小时候也是被隔辈亲的外婆经常搂着睡的缘故吧,乐琪被这里的外婆搂着的感觉也是好舒服,外婆跟她聊些平常的家事、村里的热闹事,很快地甜甜地就进入了梦乡。
忙好了过年的糕点,外婆也轻松了很多,这晚休息得早,不到时间乐琪还不想睡觉,外婆见她还不想睡,就未熄灭油灯,乐琪看着这个古式的床,床沿的架子上是各种图案精美的雕刻,乐琪对外婆说,这床真漂亮。外婆说,这床和你屋里的樟木箱都是你太外婆传下来的,是她的嫁妆,乐琪问:“那外婆的嫁妆呢?”
外婆尘封的记忆被乐琪一问,瞬间被打开了流水般的记忆,眉间舒展的皱纹,似乎让乐琪平常从没在外婆脸上见过的一丝骄傲。
外婆微笑地说道:“外婆也有过好看的嫁妆啊,这床的雕工算是一般的,平常人家而已,外婆的嫁妆有千工床,你没见过的,有大小樟木笼箱,锦衣团袄,锦被,抬了好几个杠箱呢。虽然算不上十里红妆,但是在本地也是被大家傲(赞起。”
“外婆,那你的那些嫁妆呢?我好想看看这么好看的嫁妆。”
年龄大的老人一旦被打开话题,陈年往事涌上心头,如同放砸的河水,便滔滔不绝地、详细地、不放走任何一点细节的诉说出来,这些人生经历如同千工床千日的雕刻花案,永远地镌刻在岁月沉淀的心底。
锣鼓唢呐,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叶家的叶落香小姐出嫁了,大路上一长排挂着红彩的嫁妆鱼贯地进入了林家的院门,新娘红布盖头,身形小巧,莲步柔娜。新郎俊秀的面容,玉树临风、彬彬有礼让宾客们赞不绝口,真是一对璧人。
自从林老爷去世后,林家远不如从前的富有,还好有些田产收租。以前是门当户对的结亲,现在是陈小姐下嫁了,叶家信守婚姻承诺,虽然林家家道中落,但叶家不愿意赖婚怕被人家取笑,被说成没有仁厚之德,好在林家公子一表人才,知书达理,假以时日定能担起家的责任,若能苦读勤奋,蟾宫折桂,将不负叶家一番辅助之心。所以女儿出嫁,叶家在嫁妆上毫不吝啬,农家财主大户人家嫁女儿该有的嫁妆件件齐备,富丽堂皇。因外县路途遥远嫁过来,中途虽有休息,但抬嫁妆的青壮年和亲戚男人们感到疲惫不堪,嫁妆和新娘到了,主家忙着敬待这些亲友们的辛苦。
林家也是好面子的人家,酒席的菜肴上等,盘数不少缺,满满的敬客之意。
黄鱼村请来的厨工父子和徒弟伙计们在厨房忙个不停,摆盘的摆盘,煮菜的煮菜。
几个徒弟伙计一边在忙碌,一边还不忘说笑玩乐。
“听说这新娘子长得可好看了,叫什么花啊月的好看呢,可惜盖着盖头看不着。长明,你要不要偷偷去看看?”
“叫作花容月貌,我不去。”徐长明头也不抬地剁着肉粒说道。旁边徐师傅听着了,对着徒弟的脑袋勺子敲了一下:“油腔滑调的,认真干活,别去想那些花花肠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