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节 城山(1 / 2)
震洋号的舰桥上,第二舰队提督李海平一手撑腰,一手拿着望远镜,望着远处海面上冉冉升起的朝阳,不由得的豪情万分,很想吟哦点什么“留诸于史”。苦于肚子里没多少墨水,吟诗一首的念头只好放下了,憋着想说句“我来我看我胜利”之类的名言,最后只说了一句:
“济州岛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说完之后他有也不回的命令道:
“记下来!”
站在他身后的女勤务兵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他的话。
说完这句话又觉得不大够味,正待再想一句原创的,瞭望哨报告:“济州岛正前方1海里”。赶紧拿起望远镜观测着海面。
海面上风平浪静,周围的海域万顷碧波,翠绿的大岛横卧于大海之上,汉拿山隐约可见。
目力所见的海域,几乎看不到一艘船只,只有零星的渔船,见到这样庞大的船队驶来,纷纷躲避。
李海平深吸一口早晨清新的海风,再看身后跟随的庞大舰队,一种陶醉感油然而生。现在他也是堂堂的舰队提督了。想当初,他在昌化堡和几十个归化民海兵大眼瞪小眼,晚上数星星看月亮,白天摸鱼打猎混日子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
这段日子虽然艰苦,但是也给他混下了足够的政治资本。而且闲极无聊的生活也让他重新拾起当初考军校的劲头,钻研起海军战术课本了。以文德嗣为首,一批元老院中的前海军军官和海军爱好者们考虑到新海军的武器、战术都和旧时空不同,以19世纪末期的英国、德国海军资料为蓝本,编纂了一部《海军操典》和《海军初级战术读本》,作为培训新海军的军官课本。
李海平在plan中只是个航海部门的下士,和陈海阳、明秋这样的正宗海军军官是完全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说,除了他上船不会晕船,对海军术语和舰上情况比较熟悉之外,和李迪这样的海军爱好者出身的元老海军军官其实没什么不同。就对海军战术战略上的了解深度来说,可能还比不上这些纸上谈兵的海军爱好者。别得不说,就风帆和铁甲时代的海军战术和装备特点这些内容,所有前plan海军军官加在一块都比不上文德嗣――文总的海军总顾问头衔并不仅仅是“领导的虚荣心”而已。
在昌化堡泡够了资格,第二次全体大会上的言论也渐渐被“民主派”们遗忘了,李海平平安的回到临高来了――正遇到海军的造船整备计划,在明秋的建议下,海军开始从元老中培训海军中高级军官,为新得845改和91型准备指挥官。李海平作为“前海军职业军人”成了优先培训的“舰队指挥人员”。
现在他站在舰桥上,佩戴着海军中校的军衔,震洋号的桅杆上飘扬着他的代将旗。每次抬头看到这面旗帜,李海平就禁不住的心花怒放――澳宋海军中,有权悬挂将旗的只有四个人,而他也是其中之一。
当初幸亏没有听信老狄的蛊惑,转到海兵队去。真要混去了海兵队,现在在石志奇的光芒下,自己最多当个没名堂的海兵连连长而已――就和老狄一样。
他故作威严的咳嗽了一下,下达命令:“命令各舰,做好战斗准备。加强观察!”
下达完命令,他把望远镜转向愈来愈近的济州岛。
济州岛的模样非常的规整,近乎一个椭圆形,除了少数地方之外,没有破碎崎岖的海岸线,海湾、海角、海岬之类的地形非常少见。到处是平整的沙滩。岛屿的中心就是海拔119米的汉拿山。整个济州岛是典型的火山岛。
形象一点说,济州岛就象是从汉拿山里挤出来的熔岩平铺在海面上形成的。
济州岛尽管维度相当于山东半岛,但是因为有暖流经过,属于亚热带气候,尽管冬季也会下雪,气温会下降到度。总体还是湿润温暖的。
虽说这里的冬季要比高雄冷得多,但是至少比山东要暖和,而且距离龙口的距离也近得多。五百多平方公里的面积足够容纳大量大口,淡水资源也相当丰富。2世纪3年代,在极不发达的状况下,岛上也维持着差不多2万人口。21世纪济州岛的常住人口有55万。还不包括每年到岛上旅游的大量流动人口,岛屿的承载量极有潜力。
济州岛四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要比闷热潮湿的台湾南部对移民健康得多。收容的难民在济州岛集中,爆发传染病的几率会小很多。
岛上的农业条件尽管不是很好,自给自足几万人口还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