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督察院(1 / 2)
垂拱殿内,一位年轻人看着几位中年人和老年人争得面红耳赤。
“御史言官理应有风闻奏事之权。”吕诲坚定的说道。
“敢问你们要以往都闻何风?你们以后能闻何风?”赵宗凯鄙夷的问道。
吕诲一挥袖摆傲气的道:“当然是朝廷的不忠、不正、不孝、不义之风。”
“笑话,庆历元年,凤翔府知府因及时救灾而未给父亲守灵被你们弹劾不孝至此辞官,请问此为不孝吗?如诺此人真去为父亲守灵,那对凤翔府百姓是否为不正?对大宋朝廷是否为不忠?”韩琦诉说的愤愤不平,因为那名官员就是他举荐的。
富弼也开始抱怨道:“以前的先不说,就说去年亳州知府被杀案。你们明明知道亳州知府是卖国贼,而又弹劾凶手张河涛不仅公器私用、目无法度、不仁不义。其他两个指控也就算了,这不仁不义算什么?对待卖国贼也要宽仁义尽吗?简直荒唐可笑。”
“天地不仁呀,天地不仁。”吕大防忽然大叫了起来,指着这几人道:“尔等难道所读圣贤之书全忘了吗?难道强调不忠、不正、不孝、不义之风也错了吗?难道尔等想推翻礼制,想与蛮夷为伍吗?难道我大宋如今世风已经如此堕落了吗?”
吕诲更是郑重的作揖道:“三位相公、大宗正,尔等果真要放弃我大宋开国之根基吗?尔等百年后还有何脸面面见先帝。”
毫无意外的,言官们又一次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上来绑架一切。这几天,每每讨论到关键时刻,言官都要以这种方式来压迫对方。不过他们还没把这招用在赵曙身上,如果真的把斗争上升到赵曙身上,那对朝廷来说真的就是无休无止的斗争了。现在还不是御史生死存亡的问题,所以没那个必要。这也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制度改革的操作性和未来的执行性。
虽然明面上是赵曙和四位御史派的言官决定改革内容,但实际情况是三位相公和赵宗凯代表赵曙跟四位言官讨论具体事项,最后由赵曙拍板定夺。这时的大宋官场也是讲究程序正义的。
有人说,政治是人类间利益交换的艺术。而在中央集权已经发展了一千多年后的大宋早已有了成熟的政治表现形式,比如妥协的艺术。
经过了十多天的争执与试探,政事堂所拿出的最初版本早已面目全非。在抗争与妥协,对峙与合作的过程中,双方都尽可能的扮演好自己该有的角色和利益方所赋予的责任。
垂拱殿内,贾黯手捧着厚厚的奏疏向赵曙躬身道:“官家,这是臣等几人最后的定稿,还请官家定夺。”
赵曙迫不及待的上前拿起这份奏疏,心情还是很激动的。这可是他亲政以来最大的动作了,这快一年的时间就为了此事做了多少铺垫呀。
“官家,臣大概说明一下改革后的具体框架。”贾黯就主要的内容先给赵曙介绍了起来。
首先,所有御史言官都归于一部,设立督察院。整个朝廷只有督察院有权力监察百官,而督察院直接受官家负责,独立于两制官员之外。
督察院设院长与副院长为正副长官,普通官吏为督察员。汴京设督察院总院,下设路级督察院以及州府级督察院,三级垂直管理。州府级督察院监察本州或本府地方官员,向路级督察院负责。同理,路级督察院向汴京督察院总院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