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线索(2 / 2)
周说:“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必须给本市公安干警点赞!”
那晚我又是激动不已。但我心想:既然确定了,为什么不现在就去确认呢?刘警官在彩信中通知我的时间是明天一早。
我提前跟主任请了假。
第二天我才知道我们要去的地方是一家典当行。
典当行8点开门。
刘警官跟店主说明情况。听他们对话原来昨天下午快要关门的时候警察才查找到青铜甗的下落。
跟我和刘警官一起的,还有卞警官和一位本市的文物专家。
东西拿出来了,我无比激动。打开盖子的那一刻,我甚至在心里大叫:“想不到真的能再见到它!这才是真正的奇迹!”
刘警官示意我和那位文物专家上前。
就在我不知查看什么的时候,文物专家已经带了手套,将那青铜甗拿起来,用放大镜仔细辨识。
看了一会,他冷静的说:“确定。是仿品!”
什么?我心想。这明明就是我的那件青铜甗!你凭什么说仿品?你见过原件吗?
刘警官看我一脸惊讶,向文物专家说:“不需要带走再鉴定一下了吗?”
文物专家说:“现代技术的青铜仿品,很多仅凭肉眼确实无法分辨。但我们那个年代,从事青铜器修复与复仿工作的人中研究同行高仿制作方法的人少之又少。我对青铜器再熟悉不过了!以前的仿制品因为工艺缘故,韵味、底子较真品有明显不足。仿制的东西,无亮底,无硬绣,做旧的锈迹轻浮单薄,色调单一,不似真品坚硬自然。另外漆皮汁调和上色,做旧的技术发泅透油,漆底磨光和点土喷锈的方法虽然逼真,经不起简单检测。仿制做得再好,铸痕、范痕、红灰范土的细节终究会露出破绽。现在的仿制方法,从母模、翻制模具、模壳,分别有毛边、圆阳花纹、仿制品较原物略有缩小、胎壁厚薄不均,打磨抛光后形状花纹不自然,饰纹不清晰等缺陷。电解法制作的皮壳,黑皮壳表面制作的红斑绿锈色彩单一、锈的层次感不强。唯有手工移植锈片的做出的东西,一方面手感上重量与真品很像,同时又不怕火烧水煮,锈色可以与酸起反应。并且制作者会用墓土做出真品才有的一种‘土香味’,确能以假乱真,是最最难鉴别的一种。实验室里往往只能通过铜胎的切面断定,真品铜质为黑红色,断口细腻;仿品为灰白色,断口粗糙。只不过观察法分辨还有全凭经验的一条:失去铜性的胎质也是土红色。眼前的这件明显偷工减料,估计是最近才草草赶制出来的,连做旧都没太多耐心。”
店长听完连连称赞:“专家的讲解真是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