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 / 2)
正德皇帝朱厚照,对于这位的称呼通常以天子,陛下为主,只不过对于李贶生来说,由于他的特殊性,他仍旧习惯于称呼对方为老师或者老头子。
而在李贶生的印象之中,从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时候,他就察觉到了,对方绝不属于这个世界。
那是种暧昧的感觉,当时他无法用言语将其形容出来。而后来,他被带到皇宫之后,在不断的学习和接触里,他也发现这算是一个在朝廷之中半公开的秘密。绝大部分老臣都知道老头子的与众不同,只是,他们不会说出来。
没有意义。
李贶生被带进皇宫的时候正好是老头子的权利最大的时候,那时候王守仁死了没几年,王守仁一系的文官和老头子关系还不错,老头子也还没有对儒家士族和乡绅们动手,大多数文官都将老头子视为千年未有的圣君,各种吹嘘的言辞多得让人感到厌烦。
当他们的利益和老头子捆绑在一起时,没有人在意老头子的问题,这不重要,只要能够带来利益,就算皇帝是条狗都行。
圣君不婚?那又有什么,这证明了圣君是真正的圣人,洁身自好,一心一意为了江山社稷,至于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那时候倒是完全消失了。
好吧,还是有的,那些真正意义上的保皇派总想着老师有个真正的血脉意义上的继承人,似乎只有靠着血脉上的联系,他们才能确认这个继承人能够延续老师的政策——哪怕历史太子上位推翻先帝一切政策的例子不知道有多少。
但更多的官员不在乎这个,特别是巴蜀,两湖,江淮和江浙地区的文官,靠着老师提出的长江线建设计划,这些地区的商人,士族和大地主们赚的是盆满钵满。
以松江县为例,这个曾经的小县城,如今已经发展成人口超过五十万的巨大港口城市,每天都有上百艘商船出入港口,无数的商品流入这里,然后从松江出发运往朝鲜,瀛洲,吕宋,南洋,天竺乃至西洋诸地。
比起西北和西南某些一两万人的穷县,松江县几乎快比这些地区一些州府都要繁华了——不,应该说已经比一些州府还要繁华了。
这中间到底多少人发了财?没人知道。
总而言之,在这种巨大的利益下,江淮,甚至长江线沿岸的地区都成为了老师最坚定的支持者。
在老师还没有阻碍到他们的利益之前,是最坚定的支持者。
谁敢反对天子,反对圣君,他们就跟谁拼命。
这可不是什么假话,正德十四年,宁王叛乱,那时候已经因为长江线的发展而尝到了甜头的沿岸地区的文人士族们甚至不需要天子出马,江西一省自己就拼命平定了叛乱,上书‘江西无事发生’,宁愿自己花钱,也不愿意让建设计划因为自己这一地区的叛乱而耽误。
时间就是金钱!谁敢拦着赚钱,谁就去死吧。
只是,这样真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