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门(1 / 5)
我们镇上以前一直有个小破教堂,一共三间瓦房,一个小院子。
三间瓦房里面,一间最大的用来讲经,中号的用来做食堂,最小的那间是厨房,做些免费的大锅饭。
我小学时上学有两条路,走大路的话,就是从镇上的街道过去学校,比小路远点。
走小路的话,就都是泥巴路,还得从大塘边的树林里穿过去,路过一个个小垃圾堆,近不少,而且路过那小教堂。
我不信教,但我有亲人信教,而且我毕竟也是经常从教堂那路过,所以偶尔也会去教堂里凑个热闹,蹭顿免费饭。
村镇的小教堂里,倒没有什么好饭,也就是一碗豆芽青菜杂面条,偶尔煮点稀饭,一人发一个馒头就咸菜,白开水不限量。
我虽然常路过,但并不常去蹭饭,只偶尔去喝碗免费的杂面条,用小水壶从那里灌一杯白开水带着,然后给那个募捐箱里投个几毛钱,
不是我小气想占便宜不多投点,而是我那时候的零花钱,其实也就块把几毛钱,多了我也没有。
而且那时候我买点小零食,在我们这种贫困县的小地方小学,基本都是一两毛钱搞定的。我们学校那时候都还是瓦房加泥巴地呢,每学期开学都要薅草来腾出一块所谓操场来。
认真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候还挺好玩呢,没那么多房子,但有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比如说我能在薅草的时候逮到十多公分长的大蚂蚱,然后再逮一堆小的,用草茎把它们串一串,烤了吃;
还粘知了,逮青蛙,偷人家地里的小红薯,掏螃蟹,钓龙虾,摸小螺蛳,反正基本都能弄来吃。
虽然那时候逮着啥都吃,但反倒也没出过啥问题,一直健康的很,活蹦乱跳的。
而教堂呢,其实它那院子南侧墙头后面有一个小角,是一小块水泥地面,就是我们常垒砖烧东西吃的地方。
…………
经济总不能一直不发展的,不然大家岂不是一直受穷,再好玩也不行啊。
所以我们那小破镇后来倒也有开发商来了,搞开发,买地,卖房子。
而那小破教堂的地,虽然在第一波开发中坚持了两三年没被收购掉,但后来又来了一波开发商,也终于顶不住了,顺势被拆了,盖成了房子,各个村里来守礼拜的人一下没了去处。
虽然教堂没了,但教堂与我们小学之间的那片小树林,我以前上学经常走的地方,还在,而且变成了信徒们周末聚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