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藏酒洞窟(1 / 3)
前两年因筹建烧坊和忙于酿酒,王秉正平日里很少过问王法天的事。对王法天的管束,都由左钧代劳。几年时间,王法天已经长成快和自己齐肩的大小伙子了。
少年时几经生死,王法天和学馆其他同龄孩子相比,明显要懂事得多。聪慧的王法天在读书这件事上,遗传了亲生父亲李有德,不管左钧怎样开小灶,学业就是不温不火。好在左钧父子也无意要他考取功名。读书,仅为明理知事,将来做事时能知轻重,晓进退,守规矩而已。
见王法天已到该学着做事的年纪,王秉正和左钧商量,决定从新的酿酒季开始,让他上半天在学馆继续读书,下半天跟着王秉正到烧坊学着酿酒和做买卖。左钧同意了这个提议。耕读传家是中国乡绅人家传承千年的古训,王法天是该学着怎样谋生了。
王法天对王秉正的提议也很是欢喜,与整日待在学馆面对枯燥的书本相比,外面的世界对他来说,更加充满诱惑力。
转眼,又到中元节。从七月十一开始,涪江两岸的河滩上,每到夜幕降临时都可以看见祭奠先人的纸钱烛火。学馆也按旧例,从十三到十五散学三天,让学子们回家参与祭祀。
学馆放假,王秉正有闲。左钧和王秉正合计,带上王法天,回左家大院参与祭祀,然后到绵州城好好转转。
十三清晨,三人饭后到镇上的纸货铺子里买了祭奠亡灵用的纸钱香烛,乘船过江回到左家大院。傍晚,一大家人在河滩上找了块空地,由左钧领着完成了祭祀。几人在左家大院过了一夜,十四一大早,三人沿涪江右岸的旱路,奔绵州城而去。
从左家大院向上往绵州城的旱路,有三十多里,穿过小枧沟和五里坝的涪江冲积小平原后,就绕上了山。
山叫富乐山,山头在绵州城旁的芙蓉溪边,山尾一直逶迤到潼川府属的永明坝子。三人从左家大院出发走到富乐山中间的白云洞,用了一个多时辰。
时近午时,太阳热辣。三人感觉累困,特别是上了年纪的左钧,已有点喘息。照涪江边赶路人的习惯,三人打算在白云洞暂做歇息,躲会阴凉,喘口气再走。
白云洞是一座规模不大的禅寺,不知建于何年,庙里亦无僧侣,只有一居士在做日常打理。因处在往来绵州的道路旁,周围又无人家,往往成为赶路人休息打尖的一个处所。
白云禅寺里没有宏伟建筑,几间半截的建筑依山面江一字排开,由一条石板小路相连。庙前就是悬崖,崖下是奔腾的涪江。
说几间殿宇只有半截,是因为这些殿宇除前部有一道墙和造型的檐宇外,殿内空间,都是嵌入山体的洞穴。这些山洞由什么人开凿,连守庙的居士也说不清楚。只晓得这种洞穴被当地人世世代代称为蛮子洞,小的一室,大的几室带厅,开凿在沙岩山体上,像嵌入山体的民居。有人说,这些洞是千年之前蛮子的住所,也有人说,这其实是古人仿人生前住所建的一种墓葬,叫崖墓。
三人进了白云禅寺大门。
见有人进寺,驻寺居士迎出,双手合十见过礼,将他们带到寺内最大的观音殿内,安排几人在佛像前的蒲团上坐了休息。居士拎了茶壶,给三人各倒上一碗冬桑叶熬的茶水,问明一行人不在寺里用素斋后,自顾忙别的事去了。
从炎热的阳光下走进殿内,燥热感瞬间退去,周身清凉舒坦。那佛殿内,除了殿门之外,也没有通风透气的窗户,但是与外面相比,气温却明显低了很多。稍微久坐,王秉正甚至感到胸背有丝丝凉意。这种凉,在洞的深处更加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