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1 / 1)
方静出道较早。
但按照辈分儿排,还是晚一辈的。现在师傅一辈没弄成传承人,而徒儿弄成了传承人。
造成现在的局面,主要还是银生的问题。不错,银生前期为推动大鼓发展出了不少力,出力的过程中与主管部门产生一些摩擦也属正常。
关键是如何解决这些摩擦。
文化部门当时的情况的确不妙。别的部门冬天都用上了空调,文化部门还在遮炭火。幸亏机关人员不多,向火的时候,围上几层人,也还暖和。有的人还打趣,说空调不上身,要想暖和管用的还是炭火。
办公楼是五间两层的小楼,地面是水磨石地面,两层楼都有公用厕所,不是楼上厕所的百页门坏,就是楼下的坏,总看不到楼上楼下两扇厕所门同时都好的时候。
几把沙发还是政府办不要了,送给文化局的,色泽较暗,不知道用了多少年,可能是真皮,一直用不坏。
可能就是这时候,该安排工作餐时简省了没安排,该甩包香烟时没能力;也可能双方有了误会,张方认为文化部门在审定作品时偏向了谁,本不是原则问题,我们的张方同志年轻气盛,认为文化部门反正又不给艺人发工资,何不离你而去。
银生一走,银生的一帮兄弟也跟着离开了。文化部门对这些民间艺人既不考核,又不发证,竟不来往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国家在发展经济后,开始重视文化,乡镇建文化站啦,村里建图书室啦,象大鼓这类前人留下的宝贝,也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拨出专款,既协助保护项目,又资助传承人。
银生要恢复协会的时候,曹馆长就摆明了,国家传承人的事,你们就不要争了。
传承人是一级一级报上去的。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你们县级传承人都没报上去,想搞国家级也谈不上,譬如空中楼阁,没有基础,是不现实的。
当时银过一口答应,我不朝这方面想。
方静得知银生张罗着成立大鼓协会,还任命自己为副会长,一方面表示:曲艺队队长搞了这么多年,也搞得吃亏,不想再搞下去,欢迎和大家一起共同推进事业,还在家里弄上一大桌子菜,庆祝这么多年后再共聚一起,另一方面私下说,要撤销曲艺队,说明文化馆、文化部门弄错了,做了错事。她不想撤销。
曲艺队还有人说,上级布置的工作,我们曲艺队这么些人,已经足够了。曲艺队成了圈子。但是圈外还有那么多人,政府资源不让他们沾边,显然太不公平。
市里有周末古书,市文化馆布置的任务,每年有三、四十场,在市文化馆小剧场进行;省里曲艺下乡,也有十多场,在各乡镇演出。每场都有经费安排。
上面还有保护经费,创作鼓书节目、参与鼓书比赛,参加各种培训。既可以提高水平,又扩大知名度。
最厉害的一项,就是评为传承人。国家级传承人,就是国家认可你,你是这项艺术的代表性传承人,这是荣誉,还有传承经费两万块。
有点像国务院特殊津贴,里子面子都有。